蠢蠢凡愚QD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10章 這就是災區?,重生之我是我二大爺,蠢蠢凡愚QD,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國是個神奇的地方,因為太過地大物博,版圖太過,所以每個區域之內其實都自成一套體系,有各自的傳統和生活習慣。

所以在日常的生活之中,往往是東邊的看不起西邊的,南邊的瞧不上北邊的。但是所有的中國人又都有一個毛病,就是在同胞有難的時候,往往會放下之前所以的偏見,打心眼裡邊發出共情。

總結起來就是,別人好的時候一百八十個不順眼,但是又看不得別人不好。

山東省水災連著蝗災的訊息,這一段時間備受矚目。雖然是區域性的災害,但是全國各地的媒體都有跟進。

羊城晚報從水災開始,就第一時間對災情予以關注。

不過羊城晚報畢竟不是地方報刊,對於區域性時效新聞不可能像地方報紙那樣全程跟進。而且羊城晚報的風格就不是一個追求時效性的報紙,而是以角度和貼近時代貼近生活為宗旨。

在蝗災發生之後,羊城晚報這邊只是在頭版刊登了一條豆腐塊,並沒有在全國各大報紙被蝗災“霸屏”的時候選擇湊熱乎鬧。

從一開始,編輯部那邊就做了打算,準備在蝗災發展到最嚴重的時候再予以跟進,著重的將山東人民群眾在連續兩次災害過後的生活狀態呈現出來。

十月十五日。

記者劉梅美與兩個同事來到了災區。

其實,類似羊城晚報這種大報社,在各地都是有辦事處的。不過為了追求對新聞的角度解讀,往往類似蝗災這種報社想要重點挖掘深度的新聞,都會派遣特約記者進行實地採訪之後出稿。

“劉記,咱們從哪兒開始?”

劉梅美今年二十七歲,年紀雖然不大,但是憑著北大新聞系的出身以及相當硬扎的文筆和解讀新聞的犀利角度,在羊城晚報裡邊可是一枝新秀。

這次帶的兩個同事,則是剛剛進入到編輯部不久,這次出來算是跟著劉梅美歷練見世面的。

一下了火車,兩個小年輕便主動圍到了劉梅美身邊。

這一路劉梅美可沒閒著,拿出了記事本,看了看自己一路上歸納出來的方案,便對兩個同事微微一笑、

“咱們,先去蝗災去看看。如果不出意外的話,現在災區那邊應該是最困難的時期,咱們現在過去,肯定能抓住最震撼人心的點!”

看著頭上的大太陽,劉梅美已經開始幻想著,在千里赤地之上,寥落而悽苦的人民,經過了十幾天的奮戰之後拖著疲憊的身軀和木訥的表情,與滿天的蝗蟲對峙的畫面。

一腦海之中,她已經勾勒出來了一張被絕望與麻木充斥的畫面。

想到那樣的具有震撼力的照片放在報紙的頭版之上,劉梅美整個身子都顫抖了起來。

啊!

災難的美。

.......

“這......這就是災區?”

兩個小時之後。

聊城陽穀縣,看著採訪資訊中所謂的“目前最嚴重的蝗災區”劉梅美連同兩個同事呆若木雞。

說好的的麻木與絕望呢?

說好的疲憊的身軀和木訥的表情呢?

不是、、

說好的蝗災呢!

面前這一片不大的山坡上,怕不是聚了萬來號人,追的螞蚱在空中直畫瓢是怎麼個事兒啊這!

這哪裡是蝗災啊,這尼瑪是人災啊!

天上飛的蝗蟲,能有人多嘛?

不見得吧!

劉梅美有點兒懷疑人生。

“老鄉!老鄉!”

正在劉梅美整個人都混亂掉的時候,他身邊的同事拉過了一個老漢,“老鄉,這......就是咱省蝗災最嚴重的地方?”

“昂?”

老漢一愣,見到面前三人的樣子,頓時明瞭:“你們是過來採訪的吧?”

“對啊對啊。老鄉,這是我的記者證,我們是羊城晚報的記者,特地過來採訪咱們省的蝗災受災情況的。”

“你們來晚哩!”老漢黝黑的臉上,綻開了一朵由皺紋編成的花兒,“都這個時候了,還他娘哪有蝗災?前兩天就給抓的不能叫災了!你們要是採訪的話,那趕緊趁著天上還有螞蚱多拍幾張照片,要是再等兩天,怕是你們連螞蚱都看不著哩!”

“......”

看著急匆匆扔下這麼一句,就要抄起羅網去捕捉天空中已經為數不多的螞蚱的老漢,劉梅美一陣無語。

“老鄉,難不成,咱省內現在蝗蟲最多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血族戀人

溫暖寒冬

東風導彈車都開,你管這叫代駕?

誰煮魚

命運與金盃

換裁判

顧總請放手,妹妹我就是個妖孽

四月烽漫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