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冥老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七章 左右為難,北宋大表哥,北冥老魚,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起出了城。
“八年了,眨眼間父皇已經去世這麼久了,想想當初父皇在的日子,還真是恍若隔世。”這時馬車裡的趙禎卻十分感慨的道。再過兩天就是他父親趙恆的忌日了,而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抽出時間親自去皇陵祭拜,而李璋除了那年去西北沒能陪他外,其它幾次都是由他陪著趙禎去皇陵。
李璋聽到趙禎的感慨也是一愣,眨眼間八年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有時候想想時間還真是過的飛快,現在已經是天聖八年了,算算時間,劉娥似乎的壽命似乎也快要到頭了,一想到劉娥可能在幾年後去世,李璋心中也不禁有種失落的感覺,雖然劉娥這幾年的野心難以抑制,但在李璋心中,對方依然是個讓人尊敬的長輩。
二月份雖然還是比較寒冷,但田野中也已經出現淺淺的綠色,田地中的麥苗更是從墨綠轉為翠綠,看起來多了幾分生機,有些勤勞的農夫也已經開始引水灌溉田地,更有不少人在空餘的田地中播種新作物。
看著城外這片美妙的風光,趙禎也露出幾分沉醉的神色,於是李璋吩咐車隊放慢了速度,等到傍晚的時候,他們離皇陵還有一段距離,於是就到了李璋的莊園那裡休息,準備第二天再去皇陵,反正離趙恆的忌日還有兩天。
李璋也好長時間沒有來過莊園這裡了,棉花經過去年的推廣,種植面積也擴大了許多,特別是西北一帶比較乾旱,也比較適合棉花種植,而最後收穫的棉花也被李璋收購,然後運到京城的紡織作坊織成棉布,有了前年打好的底子,所以今年的棉布也十分搶手。
莊園裡本來有李璋建造的一座紡織作坊,不過因為這裡沒有水源,所以他就將作坊遷到了附近一條大河邊,距離莊園不是很遠,規模也比當初也擴大了幾倍,附近村子裡的婦女幾乎都來這裡掙錢補貼家用了。
“棉布就是用這些東西織出來的?”趙禎閒著沒事,就和李璋一起參觀紡織作坊,當他看到大河邊樹立的一座座水車時,也不由得露出震驚的表情,他自然認得水車,只是卻想不知道這些東西和棉布有什麼關係?
“這些水車只是用來給紡織的機器提供動力,棉花被送到這裡後,先要經過脫籽,然後紡紗,最後才是織成棉布,而棉布還要經過染色等工序,最後才會變成京城店鋪裡賣的布匹。”李璋說著引趙禎進到作坊裡,現在天色已晚,而且又是春忙時節,所以作坊裡的工人都回家了,只有幾個管事在負責。
紡織作坊已經初具後世工廠的雛形,裡面一排又一排紡織機器排放整齊,白天的時候,外面的水車帶動這裡的機器轉動,一匹又一匹的棉布也從這裡生產出來,然後送到印染作坊染色,最後再送到各地銷售,可以說現在的棉紡織業已經初步形成了規模,對麻布、絲綢也形成了一定的威脅,估計再過幾年,等到棉花的產量上去後,棉紡織業肯定會更加的興盛。
在莊園休息了一晚之後,李璋與趙禎第二天繼續趕路,這裡離皇陵只有十里,所以很快就來到了皇陵這裡,相比幾年前,皇陵依然是雄偉不凡,事實上這裡常年駐紮著大批的工匠,專門負責修繕皇陵。
趙禎帶著這支龐大的祭祀隊伍來到皇陵後,也立刻開始準備祭奠的事,李璋來到這裡也立刻想到了自己那位苦守在這裡的姑母,說起來自從上次他帶趙禎見過對方一面後,就再也沒敢去見她,畢竟光是那一次,劉娥就把他趕到了西北呆了將近一年,那已經是對他的警告了,如果他敢再去一次的話,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然而李璋雖然打定主意不見自己的姑母,可正所謂計劃趕不上變化,就在他剛到皇陵這裡,卻忽然聽到一個十分糟糕的訊息,自己的那位姑母病重,哪怕經過御醫的多方診治也不見好轉,這下李璋也一下子陷入到左右為難的境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