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16章 蘇葉的另一面【爆肝第五更,求保底月票】,超級鋒暴,陳愛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群山環抱的窮鄉僻壤,一條蜿蜒曲折的馬路穿行在山林之中。
馬路長年失修,破敗不堪,本就難行,近日又恰逢降雨,路上更滿是泥濘。
一側是峻峭的山壁,一側是萬丈深淵,就算是天晴時,司機行駛在馬路上都不敢大意,更何況是雨後,雖不至於出現危險,但也還是要小心翼翼。
一前一後,兩輛越野車緩緩地行駛在這條佈滿泥濘的山間小路上。
楊陽和蘇葉坐在後一輛車的後排,一路顛簸前行。
他們是兩天前來到雲南,外出玩了一天後,昨天就開始出發,前往雲南西北山區。
先是到了一個縣,過了一夜後,今天一大早就出發,可結果五六十公里的路程,在路況好的地區一個小時就到,這裡泥濘難行不說,路上還遇到了車禍擁堵,足足走了一整個上午。
原本他和蘇葉都對四周的山林景色充滿了閒情逸致,可漸漸地,他們都失去了興致。
這一次,他們是跟隨考察隊來的山區。
考察隊屬於北京一家慈善機構,他們此行的目的就是進山,考察一所山區小學。
這家慈善機構的負責人是蘇文鴻的一個學生,蘇葉的學長,叫沈軍,三十多歲人,家境不錯,大學畢業後曾經到山區支教過,後來一直從事慈善事業,致力於幫助山區孩子改善學校環境,跟蘇文鴻常有往來。
年初的時候,蘇葉簽下阿瑪尼後,又接連拍了三部戲和幾個廣告代言,收入不菲,跟蘇文鴻商議之後,決定認捐一所學校,投入大概是在兩百萬左右。
這一次,他們就是為了考察學校來的。
……
窮困山區,常年都很少有外人到來,突然來了兩輛大車,雖說一路上沾滿了泥濘,但還是很快就吸引了全村人的關注。
根據沈軍之前提供的資料,這個村莊大概有三千人左右,方圓一公里內,還有三個村莊,只是規模比這裡小,大概也就一千多人,但這四個村莊的孩子基本都在同一所小學就讀。
周圍的村莊平均年收入在八百塊錢左右,日子很是貧困,但入學率卻是非常高,達到了百分之百,所以在校學生不少,大概有三四百人。
這幾年,隨著越來越多的成年人走出大山,外出務工,學生們逐漸變成了留守兒童,很多甚至家中基本沒有大人,都寄宿在學校,但學校的條件卻是極差。
春節剛過,村民們大多都還沒有外出務工,一聽說是援建學校的慈善機構來了,頓時都紛紛追著過來看,村幹部和校領導則是趕來接待。
楊陽和蘇葉都戴著棉帽和口罩,也不怕被人認出來,只是下車時,看到學校的情況,他們都有些呆住了。
有時候語言的表達是很有限的。
這一路上,沈軍跟他們說過很多關於這所學校的情況,他們也曾經想象過,可當他們親眼所見後,卻依舊發現自己還是低估了。
根據學校領導和村幹部的介紹,這所學校至今已經有六十多年了,三十年前又興建了現在的教學樓,採用磚木結構,也就是牆壁是磚砌,頂蓋是梁和瓦。
由於年久失修,梁木早已腐朽損壞,不少牆體也都傾斜,裂紋處處,這還多虧了村裡和學校經常維修,否則怕是早就倒塌了。
楊陽站在操場,遠遠看著那棟兩層教學樓,牆面斑駁就不說了,窗戶也破了幾塊,天花板更是給人一種搖搖欲墜,隨時都可能會掉下來的感覺,令人望了都有些害怕。
校領導倒是大心臟,又或者已經習慣了,笑著表示不礙事,他們過年前才剛剛加固了一遍。
旁邊是一棟單層的長排磚木平房,是學校老師和學生們的宿舍。
還有一棟小平房是廚房和食堂,楊陽特地探頭過去看了一下,發現廚房是燒柴火的,地面只是草草掃了一層水泥漿,四面白牆泛黃,到處都是油汙,衛生條件根本就無從談起。
而當楊陽走到操場另一側時,留意到教學樓後面是小土坡,用石頭砌出了一堵牆,用於加固,防止雨天的時候,山坡上的泥土滑落,但年代久遠,石頭牆看起來已經是搖搖欲墜,天知道下一次的大雨是否會將它沖垮?
而如果沖垮了這堵牆,從山坡上流下的泥土將直接衝到教學樓下學生們課間玩耍的地方。
楊陽和蘇葉四處看了看,這裡的條件之惡劣,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意料之外。
沈軍則是在村幹部和校領導的陪同下,帶著同事四處拍照,因為他們在實地考察,確定要援建學校之後,會立即擬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