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的流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1章,萬千眷侶,逆流的流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故里爭議 關於大禹故里有三說,分別為大禹出自中原、出自東夷、出自西戎[41] 。 來源爭議 與禹王同時代的出土文物及商朝甲骨文中尚未發現關於禹王的記載。所能找到的最早提到禹王的文物是約一千年以後西周的遂公盨,此外還有齊侯鍾、秦公簋[42] 。 顧頡剛《與錢玄同先生論古史書》一文對禹的問題進行了最初的闡述,證明禹的歷史傳說是層累造成的,禹是神話而不是歷史人物。西周中葉宋人所作的《商頌·長髮》說明禹在當時商族的觀念中是上帝派來的開闢之神;春秋初年《魯頌·閟宮》載后稷“纘禹之緒”,對比《大雅·生民》只見后稷之事不見禹,說明追溯周族的觀念,禹從無變成了最古的人王。另外,《詩經》中禹與夏桀漠不相關,故禹和夏沒有關係。[44] 禹與夏的關係西周至春秋時期的《詩》《書》、《論語》上都沒有明確說明,到了戰國中期,《左傳》《墨子》《孟子》等書中才有了“夏禹”的記載。[1] 童書業、楊寬等均宗其說,並對顧氏之說加以進一步申論,疑古派學者關於“禹是神不是人”的看法有以下5條基本結論:1.鯀、禹頗有從天神變成偉人的可能;2.禹的神職是主領名山川的社神;3.鯀、禹治水傳說的本相是填塞洪水,布放土地,造成山川,後來因戰國時勢的激盪,變成了築堤、疏導和隨山刊木等等;4.鯀、禹傳說的來源地是西方九州之戎的區域;5.鯀、禹本都是獨立的人物,因墨家的尚賢說和禪讓說的媒介,才與堯、舜等人發生關係。80年代以後,由於地下文獻的出土,學術界對於禹的研究出現了新的局面。裘錫圭根據遂公盨銘文並結合文獻資料時說,古史辨派的意見有得有失,但“在較早的傳說中,禹確是受天,即上帝之命來平治下界的水土的。[45] 開鑿龍門爭議 關於伊闕龍門是否是禹開鑿的說法在宋代已發出了疑問。如司馬光在《溫國文正公文集》的《鑿龍門辨》中說:“或問禹鑿龍門,闢伊闕,有諸?迂雯日:‘龍門伊闕天所為也,禹治之耳。非山橫其前,北雍不流,禹始鑿而闢之,然後通也。”這就是說,龍門伊闕乃天然形成,並非山橫其前,堵壅了北流的洪水,只是由於水流不暢,大禹始鑿而闢之,然後河水才得暢通。這一說法似乎有些道理。試想距今約4000年前,人們使用的主要是石制工具,偌大一座堅硬的石山怎能闢開?即使用現代的裝置去鑿,又談何容易。 現代的地質學解釋,龍門山約形成於距今20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早期,其山體由中晚寒武紀的白雲岩和石灰岩所構成,內中喀斯特溶洞極多。這些縱橫交錯的溶洞長久被流水沖刷,發生劇烈變化,遂形成一道峽谷,將山體切割開來。伊河之水雖綿流受阻,但尚能透過,又經禹率眾開鑿。方為今伊闕龍門之勢。這種解釋既沒有否定禹的功績,又合乎自然發展的邏輯和規律,因而被世人所接受。[34]喜歡萬千眷侶()萬千眷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