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的流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章 南趙國分崩離析,萬千眷侶,逆流的流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即位 《孟子·萬章上》載“禹避舜之子於陽城”[24] ,《古本竹書紀年》載“禹居陽城”[25] ,《世本·居篇》載“夏禹都陽城,避商均也,又都平陽,或在安邑,或在晉陽”[4] ,《史記·夏本記》則說“禹辭避舜之子商均於陽城”[26] 。從有關文獻看,夏禹與陽城、平陽的關係是十分密切的。 帝舜在位三十三年時,正式把天子位禪讓給禹。十七年以後,舜在南巡中逝世[27] 。三年治喪結束,禹避居夏地的一個小邑陽城,將帝位讓給舜的兒子商均。但天下的諸侯都離開商均去朝見禹王。在諸侯的擁戴下,禹正式即王位,居住在陽城,國號夏[28] [29] [7] 。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30] 。改定歷日稱為夏曆,以建寅之月為正月。《說苑》記載大禹“卑小宮室,損薄飲食,土階三等,衣裳細布。” 逝世 禹在位的第十年東行,到了會稽後去世(竹書紀年載為四十五年[28] ),皇甫謐認為禹享年一百歲左右[31] [32] 。禹去世後,其子啟繼夏朝天子位[33] 。 政治 劃定九州 《尚書·禹貢》中寫道:禹敷土,隨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歷經磨難,平定洪水,遍走華夏,初分九州。大禹就這樣用自己的足跡,歷時十三載,丈量神州大地,分定華夏九州。[52] 塗山之會 夏建立後,大禹在塗山儘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誌性事件。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臺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臺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後,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35] 鑄造九鼎 塗山大會之後,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即青銅),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塗山大會,就準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35] 社會 按照古書記載,在堯和舜的時代曾經發生大洪水,堯帝派禹的父親鯀治水,但沒有成效,鯀被處死;舜帝則繼續任命禹治水,結果禹不僅治理了水患,還開闢了黃河和長江流域的陸路與水路交通網,劃出了九州行政區。[50] 除了疏導,大禹治水還採取了“高高下下”和“鍾水豐物”兩種辦法。所謂“高高下下”指的是疏通河道所挖出來的淤泥,用來堆積在河岸,使其成為人們的屏障;所謂“鍾水豐物”指的是有些小水很難匯入大河,就讓它聚整合為湖泊、池塘或沼澤,人們可以在裡面養魚蝦或養雞鴨。此外,大禹還幫助人們選取不受水害、適宜居住的地方安家,並且在神州大地上修了一些道路,既方便人們出行,也方便人們耕作。 透過系統科學、縝密周全的方法,大禹不僅控制了水患,而且化害為利,造福了民生,他也因此成了萬世景仰的治水英雄,依然在紀念他。[48]喜歡萬千眷侶()萬千眷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異界帝母

鬼城帝母

林如海鹹魚擺爛日常[紅樓]

書一行

帝臺嬌,王的寵妃+番外

納蘭初晴

青梅記

不吃豆角

社畜在古代養狀元閨女

姊姊姊姊

小甜O穿進了權謀文

林不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