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5部分,你在高原,雨帆,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紀及毫不猶豫地從池中出來。

穿木屐的小夥子試圖過來阻攔我們:“這,二位先生,這個池子就是這樣,徐福和三千童男童女一起沐浴……”

紀及嚴厲地說:“對不起,我們不是徐福。”

我不得不說,我們來到了一個令人肅然起敬的博物館。紀及因為以前來過,所以他在文物展品面前停留的時間短一點,而我卻一直挪不開步子。我知道這樣看下去,即便有雙倍的時間也看不完,這裡還需要以後從長計議。首先引起我好奇的是一件青銅器:鬲。這是一件罕見的甑鬲合體,內無箅,通體素面,口沿外有折,沿下還有兩道細細的凸形紋。鬲部為三袋足,實足尖並外撇。這應該是嶽石時期遺物,屬公元前1800年至1300年。以此推論,這裡進入青銅器時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從介紹上看,城市轄區方圓七百公里的範圍內,青銅文化遺址即有六十餘處,其中僅一個古城遺址就出土文物四百五十餘件,包括鼎、鬲、簋、盤、尊等,還有編鐘、兵、車馬器等。

我注意到陸續來到博物館的外地人似乎還有不少,而且其中有人邊看邊嘀咕,竟讓我聽到了“秦始皇”和“徐福”等字眼:在我們十幾步遠的地方,走著一簇人,他們眾星捧月似的擁著一位白鬚老人。他有點面熟,但想不起在哪兒見過。老人拄著柺杖,步履遲緩,眼睛卻極其靈活,東看西看,偶爾盯一下陳列品。顯然他對這一切都瞭然在胸,這時伸出柺杖指著前邊的出土弓弩說:“這就是當年秦始皇東巡射殺大鮫魚所用!”旁邊所有人都高聲“啊”起來,一齊圍上了那張弓弩。

一夥人圍上去時,有一個小夥子向我走來,原來是前幾天熟悉的部裡工作人員。他說:“巧了,藍老也來了,他在這裡和你們會師了!”我聽了心裡一怔,馬上記起這是一所大學的著名秦漢史專家,以前在電視上見過。小夥子急匆匆把我拉到藍老面前,老人眯著眼微笑,“哦哦”兩聲,只說:“後生可畏啊,後生可畏啊!”可我敢肯定地說,他根本就沒在意我是誰、來這兒幹什麼,更沒在意我的職業。小夥子又反身喊來紀及,為他介紹藍老。我發現紀及馬上肅穆起來,兩手緊緊握住了老人的手。小夥子介紹紀及:“這是我們最有名的古航海專家!”藍老接上說:“哦哦,好,好好!古航海……好!”老人眯著眼,微笑。可是我同樣敢說,他根本就沒弄清面前的人是誰、具體在做什麼,只是隨口應和罷了。這個老頭的應酬功夫絕了。寒暄之後老人點點頭,即隨上一夥人往前走了。紀及站在原地看著,似乎意猶未盡。那張弓弩前仍然有人圍著,他們還不願離去,說:“原來這就是秦始皇東巡用過的啊!原來這就是啊……”

《你在高原》 第一部分 海客談瀛洲(12)

我和紀及也站在了弓弩前。我重複了一遍藍老對這張弓弩的判定,問:“他的根據是什麼?”紀及說:“不知道。”

從博物館出來,正好一群人簇擁著藍老他們離館。陪同我和紀及的小夥子說:“藍老他們也要去徐福出生地考古發掘現場,咱們正巧同路,一起吧?”紀及說:“太好了。”

這時我們才發現館前停了好幾輛車:一輛警車,一輛麵包車,其餘是轎車。當人們把藍老攙到麵包車上時,那輛警車才徐徐開動,後面即跟上轎車和麵包車,最後還是轎車。我們的車子就尾隨了這個小小的車隊。由於有警車開道,市區內大小路口都飛快透過,一會兒就駛向了西北郊。據介紹徐福故里離市區二十五華里,它是一個近海村莊,有三百餘戶,離海岸大約六華里。一路上陪同人員都在介紹情況:這個村子現在不大,歷史上卻是偉大啊!這兒差不多是當時的文化中心之一,不,就是文化中心!想想看吧,有大方士徐福在這兒,天下崇拜者還不要全跑了來啊!我聽著忍不住問:“跑來幹什麼?”“幹什麼?”小夥子驚訝極了,盯著我:“學,學啊……”“學怎樣騙秦始皇嗎?”小夥子點頭又搖頭:“也不全是學這些,他們還要學徐福的學問——他的學問當時全國最大哩……”

我發現我們這樣一問一答時,一旁的紀及只看著窗外,就像沒有聽到一樣。路旁閃過的村子全都一樣:矮小,灰色或棕色,緊緊伏在廣袤的田野上。楊樹的綠正變得深沉,它們挺拔向上,像在守護寧靜的村莊。麥地美極了,暮春的麥地和稀稀的楊樹簡直是絕配。狗簡單地吠叫幾聲,目送大路上的車隊。一兩隻喜鵲立在樹上,尾巴有節奏地翹動。偶爾有嘶叫的警車趕超我們,陪同的小夥子就向我們解釋:“這是執行任務的,可能又有首長來了。”

一個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