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部分
天馬行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部分,阿里巴巴: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天馬行空,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背後,是銀行信用的缺失,沒有了銀行信用,當然也就沒有銀行監督。在小宗商品的交易中,信用問題必須透過一手交錢、一手交貨來解決。而在電子商務中,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是做不到的,如果要把電子商務做大,物和錢就必須分開,因為電子商務做大後就不可能讓網上的賣家拎著貨到買家那裡去收錢。
儘管制度上有著重大差別,但2003年馬雲和阿里巴巴的高層還是國外諸多支付性網站上看到了一個可以模仿的物件,它的名字叫,這個網站提供了一種第三方擔保的方式。流程比現在的支付寶要複雜,它是把買家的錢和賣家的貨都收到它那裡,經過它檢驗,錢貨兩訖,再把貨和錢分別送到買家和賣家那裡。這給了馬雲和他的高層一個解決中國電子商務支付問題的最初模型。
而在淘寶開通後,他們不斷地與會員們交流,瞭解他們的需求,試圖尋找解決的方案。
“大概在淘寶開通後三個月,支付寶的模型才構思完整,我們開始著手下一步的工作,尋找銀行的合作伙伴了。”馬雲說。
支付寶出現以前的電子商務流程中,買家和賣家在大部分情況下是不見面的。物流主要透過物流公司來解決,買家上網看中了貨以後,雙方可以透過諸如電話、網上聊天工具等手段來解決交易過程。然後買家把錢打到賣家的銀行賬戶中,賣家在收到錢以後把貨發出。
在這個看似簡單的過程中,買家承擔著很大的風險,因為當他把錢匯給賣家的時候,他已經把交易主動權完全讓給賣家,尤其是在買賣家採用網上聊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