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來讀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6部分,再世和紳,獨來讀網,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要找的按察使劉大人!'在官兵給我們開開城門放我們出城後,透過那護城橋,和在橋的一端放置著的那無數的人高的木質欄障,遠遠的就看到極多的災民將一個小小的粥棚團團的圍住,圍在那粥棚兩側的官兵雖然不是很多,但是也有著一定的震懾作用,使得那些災民不至於哄亂成一團,反而在那些官兵的調節下顯得井井有致,排在前面的多是一些女子老人和孩童,一看這個場面,就知道這裡的府臺還是有一定的控制和駕馭能力的。

努力的分開了那些不斷的向著粥棚蜂擁過去的災民,遠遠的我便看到了身著三品官服的劉庸和五品官服的董誥,而他門兩人也加入到了周圍那些官兵的行列,維持著現場派粥的秩序。

'你就是平緬的英雄和紳和大人!'當我走到劉庸的身旁,介紹了自己的身份,並且將劉統勳的書信交給了劉庸,那劉庸看完了書信看著我道,緬甸王爺遇匪身亡還有和英吉利使者簽訂協議的事情已經在官場中傳的是是非非,作為地方上的三品大員,這些事情他早已經是熟知於心中,對於我被貶到安徽當塗縣任縣令的事情,他也是早有所聞,但是在他的印象中,這朝中的一品大員,堂堂的平定滇邊戰亂的英雄,最起碼的也是虎背熊腰,強壯無比,卻怎麼也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一個年輕的後生,根本的都不想是一名帶兵打仗的人,反而是想在遊歷的官宦子弟。

在劉庸在打量我的同時,我也在不住地打量著他,他已經有四十幾歲,並不像是電視上演的那麼的消瘦,他並不算高,大約有一米七左右,他的長相極為的憨厚,頭髮鬍鬚已經有些花白,這也許就是整日操勞的結果,如果除掉這身官服,整個的一在地頭休息的老農,一雙眼睛雖然很小但是卻炯炯有神,在他微笑起來,整個的帶著一種和藹,這可是一種絕好的偽裝,而最引我注意的,就是他那種微駝的後背,他的駝背並不像我在電視上看到的那樣誇張,也不是那種天然的砣子,也許是因為他小時候的習慣或者家庭當官的一些壓力,而形成的微彎,整個人站在那裡,就像是一隻蝦米一樣。

'世叔不用這麼客氣,叫我志齋便可!'我看著劉庸道,他的父親劉統勳和英廉是朝中好友,這樣一算加上他的年齡,真是比我大了一輩,我這樣叫他可一點也不虧。看那電視上整天的演劉庸與和紳是死對頭,但是著劉庸最起碼得比我要大上二十幾歲近三十歲,而歷史上和紳最發達的也就是在四十歲左右,那時候劉庸已經七十了,用什麼來與和紳作對,這電視劇真是不講究事實的胡編亂造。

'那為叔就不客氣了!'劉庸看著我笑著道,'志齋現在到了安徽,這當塗縣靠近長江,並沒有被這場大旱所波及,而且那位置也靠近合肥,以後志齋如果有什麼事情,即可差人來找我,能幫的為叔一定盡力的幫忙的!'這劉庸並不像他父親那樣的鐵面無私,對於人情世故可是極為的熟悉,也怪不得沒有他父親的提攜,也能成為一代名臣。

'那就多謝世叔了!'我向著劉庸行禮道。

'對了,光和你說話了,我為你介紹一下,這一位是滁州知府董誥董大人,他也是本朝的青年才俊,是乾隆三十二年的狀元,也是剛從豪州同知升的這滁州知府,你們年齡也算是相仿,可是要多親近親近!'劉庸一轉身,幾步的拉過了在一邊派粥的董誥向我介紹道,明顯的他和這個董誥的關係極好,對董誥顯得格外的親近,那種動作並沒有官禮,反而像是一種至親間的禮節。

'他也是我新認的乾子!'劉庸看到我疑惑的目光,在官場打拼多年的他當然的知道我的疑惑是什麼,連忙的向著我道。

第七集 第六章(。dushuhun。) 馬鞍山下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09…5…14 13:51:51 本章(。dushuhun。)字數:5457

'如此小的災情,竟然會變成這樣大的局面,甚至有一發不可收拾之景象!'滁州府衙,我和劉庸、董誥在後堂坐立,我看著他們道。

'哎!'董誥重重的嘆了一口氣,'賢弟說得不錯,這樣的災情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但是很多官員對於賑災一事都是陽奉陰違,而且這境中竟然還出現了多處的匪患,將朝廷調撥的賑災糧食哄搶一空,雖然調撥了蚌渠淮南綠營前來,但是到現在也沒有找到那些土匪!而朝廷的第二批的米糧還要在一月後才能運到,各縣中也由於往年的虧空,使得倉中無糧!'

'我們現在做的就是要穩住那些災民,等待下一批的賑災糧食,各府縣中的糧食又不足,這都不一定夠粥棚每天一次的開,這又不知道要餓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