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部分,玄武門,點絳唇,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杜如晦點了點頭,緩緩道:“儲君為社稷之本,不可輕予廢立,幾年前玄武門的事情,陛下和臣等實是被逼無奈,才不得不兵行險著拼死一搏。陛下是創業之君,做事情自可不拘成法。然而後世子孫不及陛下者多矣,若是沒有一個規矩章程,臣恐陛下身後,大唐內亂之期不遠。立嫡立長,這是古例,陛下破了這個規矩,卻還得把這個規矩恢復起來,讓後世的子孫遵守。當今太子聰明仁孝,遠超諸王,臣本無必要多這麼一句嘴,只望陛下日後能夠拿定主意,不要輕撼國本……”
皇帝愕然半晌,方才詫異道:“太子諸王皆在幼衝之年,克明何必多慮?”
杜如晦無奈地搖了搖頭:“臣雖出身儒門,卻實是個粗率之人,或者精於理事,卻疏於治家。臣的家風與玄齡不可比。臣弟楚客,生性跳脫,又於在京諸王府上走動頗多。臣若在人世,當可壓制他免生事端,然則臣若是不在了,族中諸人見識淺薄,府中再也無人能制。若是陛下心意篤定,則此子德雖不彰,材或可有益於社稷;然則日後若中宮有變,臣擔心他不能謹守其身,捲入帝王家事,沒了結果。臣這最後一諫,既是為了國家社稷著想,卻也有保全自家親情血脈的私心在裡頭。臣與陛下相知多年,還望陛下能夠體諒!”
李世民苦笑了一聲:“克明何慮之遠?朕正當壯年,太子年紀幼小,這些事少說也是十幾年以後的事情。玄武門之事,本來便是被逼無奈之舉,朕是過來之人,又怎會重蹈自家覆轍?克明儘可放心,你的兄弟,朕自會著意保全。這些話說得遠了,你只管安心將養身體,朕還指望著你為朕顧命託孤呢……”
杜如晦兩隻眼睛直勾勾盯視著皇帝,目光中透出無盡的惆悵:“臣福薄,恐怕看不到陛下威播四海賓服諸夷的那一天了……”
……
皇帝的寵眷並未能夠挽回這位貞觀重臣的生命,二月廿二,就在李世民親臨杜府探視之後的第六天,蔡國公、尚書右僕射杜如晦薨逝。當日顯德殿中朝,杜如晦長子杜構不顧禮儀身披重孝闖朝報喪,當場遭到殿中侍御史孫伏枷的彈劾。貞觀皇帝聞訊大悲失聲,當即罷朝,隨即尚書省宣敕輟朝三日,加封杜如晦萊國公,追贈司空,賞金三百兩以為喪儀。次日,皇帝不顧政事堂諸宰臣勸阻,御駕再出宮門,親往杜府祭悼,並於靈前下敕,歷數如晦功績,蔭其子構為左千牛構兼尚舍奉御。
二月廿四,太常上奏,擬定杜如晦身後諡號曰“明”,被貞觀皇帝駁回,次日,皇帝手敕諡如晦曰“成”,同日召虞世南,面敕其勒文於碑,遍數君臣際遇之事。
同日,皇帝以尚書省事務煩巨,敕大理寺卿戴胄為尚書左丞,兼領刑部尚書,參預朝政。至此皇帝的心意朝野均明,杜如晦所遺尚書右僕射之職,非此刻遠在定襄前敵的李靖莫屬了!
房玄齡自武德二年起便與杜如晦相交,十餘年間同為秦府幕僚,又同時入閣拜相,朝夕相處,既是同僚又是摯友。他多謀而杜如晦善斷,朝野時常以房杜並稱,視為一體。此番杜如晦遠遊,他心中固是別有一番滋味,奈何身在中樞,前方軍事舉國民政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連睡覺都要抽空,根本無暇分心。心中悲慼睡眠不佳,每日勞碌又所餐甚少,幾日下來人便瘦了整整一圈。
“房公,公務繁忙也要適當調節休養,杜公方去,若是你再有個一病三災,恐怕皇上更加不安。”,戴胄初入尚書省,看著房玄齡案頭那一摞摞待理的文書案牘,也不禁咂舌。他見房玄齡一連幾日連家也不回,累得形銷骨立形容枯槁,本來極修邊幅的一個人,此刻看起來卻邋遢之極,忍不住出言勸說。
“我何嘗不知自家事,只是如今朝廷正在緊要關口,度過這個關口,則盛世可期天下可治;渡不過這個關口,便一切再也休提。為了這個,皇上兩月以來連皇后都冷落了,夜間便宿在顯德殿。也是為了這個,杜克明生生搭進一條性命,我身為宰相,又怎能在這個時候偷懶?”房玄齡頭也不抬地答道,一邊說話,手中的筆卻不停。
戴胄嘆道:“尚書省歷來為國家行政樞要,雖歷經分權變革,權力小了,要處理的庶務卻是日益增多。我在外任,一州事務便忙得手腳朝天。如今備位中樞,天下事無鉅細均要匯總與此,想一想也真頭大!自李靖出兵以來,幾個月了,也虧你能夠撐得下來!”
房玄齡抬頭看了他一眼,笑道:“玄胤久司廷尉,天下刑獄均要過手,也不能便說輕鬆。只是論起頭緒紛繁,天下確實沒有比尚書省更難處的職差。在這個位子上,沒有過人的精力和耐性是萬萬不成的。說起來宰相之位尊崇無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