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八百七十七章 群臣群相,攝政大明,蟲豸,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外寇,恐怕是很難見效,又因為梁輔臣的重病無法辦公,所以趙俊臣也就決定不再是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制定計劃抵禦蒙古人的入侵……”
說到這裡,周尚景的老臉突然一笑,又說道:“說是‘抵禦’,但老夫看趙俊臣所制定的這份計劃,卻是企圖極大、野心勃勃,意欲一口氣全殲侵入我朝疆土的十萬蒙古大軍!……依照趙俊臣的計劃,陝甘境內的大部分糧草都被他移於鞏昌府的階州城記憶體放,並且還設法讓蒙古人知曉了這個訊息,然後以階州城的糧草為誘餌引蒙古聯軍深入敵境,最後再調集各大軍鎮的兵力截斷蒙古人的後路,並且是佈下重重包圍,要將蒙古人盡數殲滅於渭水以南!”
隨著周尚景的話聲落下,所有未曾讀過奏疏的大臣皆是滿臉震驚!
事實上,入侵明朝疆土的蒙古聯軍總計只有六萬兵馬罷了,所謂“十萬蒙古大軍”只是趙俊臣的虛報之數,畢竟“六萬”與“十萬”兩組數字看似相差不到一倍,但給人的感覺卻是天差地遠,這般數字在戰事結束後也能為趙俊臣爭取更多的利益與功勳。
但在場的眾位大臣並不知道這一點,只覺得正如周尚景所說,趙俊臣的野心與企圖實在是太大了,竟然是意圖一口氣殲滅十萬蒙古大軍!
而這一次,眾位大臣也不再是沉默無語,紛紛是忍不住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兵部尚書王壽率先說道:“趙尚書的這個計劃,恐怕是有些想當然了吧?蒙古人絕不可能會輕易上當,就算是蒙古人中計了,趙尚書想要調集各大軍鎮的兵力截斷蒙古人的後路、設下重重包圍,恐怕也絕非易事,蒙古人向來是以騎兵稱雄,行軍速度最是迅捷,絕不會坐以待斃!”
然後,禮部尚書林維也說道:“是啊,趙尚書畢竟是文官出身、不通兵事,他的這個計劃必然是要白費心機了,只是白白浪費力氣罷了。”
刑部尚書張伯崇隨之說道:“趙俊臣的這般計劃太過冒險了,卻依然是先斬後奏,實在是大膽至極!”
接著,閣老程遠道擺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樣,說道:“老夫從一開始就說過,趙俊臣並沒有任何的相關經驗,而陝甘三邊的情況又是錯綜複雜,由他主持三邊軍政絕對要出『亂』子,只可惜趙俊臣在京城裡就一向是跋扈慣了,進入陝甘境內之後竟是以賑災欽差的身份架空了朝廷任命的三邊總督,這已經是壞了規矩,但也算是情有可原,然而他在這般情況下就應該揚長避短、墨守成規,如今竟是提出了這般異想天開的計劃,恐怕是會打『亂』陝甘三邊原本的佈防計劃,若是朝廷的西北邊防因此而出了紕漏,朝廷就必須要追究趙俊臣的責任!”
頓時間,出於某些潛意識裡的驅動,連續有多位大臣未及深思就紛紛表態質疑趙俊臣的這項計劃,態度頗是激烈。
周尚景轉頭看了王壽、林維、程遠道等人一眼,神情頗是意味深長。
以周尚景的老辣眼光,自然是看明白這些人強烈反對的真正原因!
無他,見到趙俊臣的勃勃野心之後,他們感到害怕了!他們害怕趙俊臣的這項計劃最終會失敗,造成整個西北邊防的潰敗與糜爛!他們更害怕趙俊臣的這項計劃會成功,那樣的話趙俊臣的崛起勢頭就再也無法抑制了!
然後,周尚景的老臉上閃過了一絲笑意,緩緩說道:“事實上,根據趙俊臣的這份奏疏所講,蒙古人確實已經上鉤了,就在趙俊臣寫這份奏疏的時候,蒙古人的十萬大軍已經抵達了階州城下,但因為趙俊臣在階州城早有佈置的緣故,蒙古人的攻城卻是遲遲無法建功,而趙俊臣則已經趁機調動了寧夏、甘肅、固原等軍鎮的兵力截斷了蒙古大軍的後路,完成了重重包圍……若是不出意外的話,就在咱們這些人進行商議的時候,趙俊臣正在率領陝甘的邊軍與蒙古大軍進行決戰,最終的戰果勝負應該就是這幾天的事情了……依老夫來看,趙俊臣的這項計劃還是很有可能會成功的!”
“什麼!?”
聽到周尚景的這一番話,剛才還在提出質疑的幾位大臣再次是滿臉的震驚!
趙俊臣這項看似是異想天開的計劃,竟然是成功了?
一時間,所有人都想到了趙俊臣的計劃成功之後會在朝廷中樞造成怎樣的深遠影響!
若是真讓趙俊臣率領邊軍全殲了入侵明朝疆土的十萬蒙古大軍,這般功績必然是要載入青史,與前朝的王明陽、于謙等名臣相併肩!
到了那個時候,趙俊臣必然是聲望大漲,清流們若是繼續宣傳趙俊臣是一個惡跡斑斑的貪官『奸』臣,士子與百姓可還會願意相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