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0部分,植掌大唐,誰與爭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日程,所以林森也在加快做好其他方面的準備。
用來開拓航道的貨物,比如蔗糖,只是其中一個方面罷了,他真正操心比較多的,還是航線的問題。
而在番禺城中,最近發生了一些個怪事,只是除了當事人之外,並沒有引起太多人的重視。
如果有人真正的留心就會發現,一些個船隊的頂樑柱,突然間就失去了蹤影。
他們之中有經驗豐富的水手,有曾經吹噓過自己見多識廣的大副,也有頗為關鍵的領航員。
有這些人在,再加上一些個合格的船員,大概就足以開動一艘大船,去走一走他們曾經去過的那些航路,甚至更進一步探索和嘗試一些新的地方了。
不過對此原本應該最為著急的,他們原本所在的船隊裡,都沒人太過在意。
廣府這邊的外國人簡直太多了,與此相對的,專門為他們提供服務的娛樂業和服務業專案,簡直不要太多。
相對於生活其實偏單調的西方,這些外國人總是對廣府這裡充滿了嚮往和留戀,許多人都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留在這裡,不想再去大海上搏命了。
與其面對前途未卜的海路,還不如在這裡享受花花世界呢。即便是那些待遇優厚的導航員和大副等重要職位的,也經常會無故離崗。
再加上總有其他船隻或者船隊的,會給出各種他們無法拒絕的優厚條件,悄悄跳槽的優秀船員同樣不在少數。
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很多番商的船隊,其船員流動性還是挺大的,除非牽扯到了獨有的航路,或者其他什麼偌大的利益,要不然沒人會去特意限制這些看似重要的船員們的自由的。
所以對於這些人的悄然消失,自然也就沒多少人會去在意了。
可如果有人能夠看到他們消失的過程,應該會發現每一個這樣的重要船員消失時,旁邊都會出現林森手下的特種隊員的身影,有時是一個當地人的樣子,有時是幾個崑崙奴。
只是他們的出現,每次都顯得很是自然,完全沒有人會去懷疑。
更何況在外國人云集的番禺城區裡,見到什麼人種都沒人會多看一眼的。
既然沒人報官,那麼這些人也就只會被當做自然流動而已。
至於他們的去向,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林森忙活著處理這些雜活的時候,商隊那邊也已經有條不紊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獨一味那邊已經開起來了,和番商的交易進行的也很是順利。
除了以物易物,得了許多進口的緊俏貨色,比如象牙犀角這類的,還靠著香水和花露水這類的獨家產品,收穫了許多的金銀,絕對是收穫頗豐的。
回去再轉手賣掉那些進口貨,利潤肯定不低啊。
這趟回去負責運送的,就只剩下那些戰力最強的莊戶們了,安全性上也很有保證。
再說最為危險的嶺南這邊,現在反倒成了最安全的地段,還有秦家和程家的商隊同行,平安抵達長安城絕對沒有問題。
林森還把得自馮盎那邊的那些個走盤珠,全都託商隊給捎帶回去,妹紙對這種東西總是缺乏抵抗力的,想來程懷玉也會很喜歡它們才對。
還有些林森親手做的玩具,也一併帶回去,算是給程懷玉母子倆的一份心意,寄託一下自己的相思之情。
送走了自家商隊後,林森又可以把全部心思,都投入到船廠那邊去了。
在他的關注下,在手下兵士們的護衛中,在那些學生們的統籌管理下,那艘寄託了林森殷切期望的新式旗艦,總算是建好了!
第三百七十五章 讓敵人絕望的存在
商隊這次帶回去的,除了其他商隊都會採購的那些東西以外,還有林森特意交代過,一定要多準備些的“吉貝布”,這個名字肯定大家都會覺得陌生,其實就是後世常見的棉布而已。
林森看過的小說中有說這東西大唐是沒有的,也有的把棉花這東西作為攻打高昌的誘因之一,說是高昌那邊盛產這個。
可據林森看來,高昌有沒有棉花不好說,嶺南這邊可確實是有的。
據《後漢書夷傳》記載,早在東漢時,我國西南的哀牢夷人已開始種植棉花,大致到東吳時棉花種植技術開始傳入嶺南。
吳人萬震《南州異物志》中就記載了棉花從成熟到加工成棉布的過程:
“五色斑衣,以絲布、古貝布所作。此木熟時,狀如鵝毛,中有核如珠,細過絲棉,人將用之,則治出其核,但紡不織,任意小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