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與爭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部分,植掌大唐,誰與爭瘋,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糧食作物可以選擇,那時的林家莊子會是何等的紅火局面啊,
林森對此是充滿了嚮往和憧憬的,也相信在自己的帶領下,莊戶們只會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成為所有其他莊子的人們爭相羨慕的物件。
不過現在嗎,還是先找個法子讓大家先有事可做,更重要的是有實實在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擺在面前,這樣才能讓他們更有奔頭,更加一門心思的跟著自己幹啊。
其實這事林森琢磨了好久了,從上次去獨一味酒樓的時候就在考慮了,杜子寬不是抱怨炒菜用的豬油越來越貴了,數量也不夠了,而且以後的需求必定會越來越多的,因為炒菜的模仿者還在增加啊。
這事給了林森兩個啟發,一個是以後的養豬前景肯定會越來越好,因為需求量在那呢,即便人們一時還沒法接受用豬肉烹飪出的菜餚,事實上這種情況在獨一味推出了諸如紅燒肉這類的菜品後也在逐漸改觀,不過只是賣豬油的收入也會很可觀的。
而另一個啟發就是林森眼下想要用起來的,既然葷油已經沒法滿足需求了,自然從植物油方面想辦法啊,而莊子上最不缺的就是豆類了。
這玩意林森總愛囤上好多,有時候手癢了想改造個植物,也會選擇這個東西,控制著它們可勁的長豆莢唄,相對產量可不就提高了許多嗎,只是可惜產出的還是普通豆子,也沒法讓其他人也種出這種效果來。
所以說榨豆油這事,就被林森提上了日程。
這東西要說難嗎,聽著好像也不簡單,木榨榨油要分十道工序:篩耔、車耔、炒耔、磨粉、蒸粉、踩餅、上榨、插契、撞榨到接油,放大唐這會肯定全部靠手工完成。
可要說簡單嗎,其實真個看過一遍後,基本就能對這個流程有個清晰的瞭解,用到的裝置也是一點都不復雜,用些木頭,頂多加些竹子就能搞定。
而林森後世恰巧就見過這東西,他老家那邊就有這麼一個木榨油坊,全都是用的最為傳統的工藝和木質裝置,因為地處北方嗎,用到花生和大豆自然更多一些,偶爾有用芝麻的,那香味都能把周邊村裡的娃全都勾搭過去。
在他還小的那會,這個油坊就存在了,每到過年的時候,爺爺必定會從這油坊裡買一些榨過油的豆餅,或是花生餅,那玩意簡直不要太結實,必須用斧子劈成一塊塊的小塊,才會給林森他們幾個孫子輩的孩子當成零嘴。
就糖塊那麼大一塊餅,就夠啃上好久了,實在是擠壓的太過結實了,那硬度總感覺不會比磚頭差到哪去,不是用口水泡過老長時間的,你用牙齒可勁磨都很難磨下點渣渣來,可不就耐吃了嗎。
就這樣的東西在林森他們小時候,也大都是先給家裡的大牲口添上,逢年過節的他們才能嚐到。
正是由於有這種對童年時代的林森來說,充滿了吸引力的稀罕物在,林森他們可沒少眼巴巴的跑去榨油坊裡,等著收穫豆餅或者花生餅了。
到了後來,這油坊因為效率不比機器來得高還差點倒閉了。得虧這地離市區算不得太遠,艱難的維持了幾年以後,又被那幫子想吃純天然食品,以至於對這木榨油分外推崇的城裡人給救活了。
搬到市區居住的林森回老家時,也少不了去打些用東北大豆榨出的豆油,或是來點純正的花生油帶回去。
這木榨油吃著確實和機器量產的東西不是一個味道啊,對於一個吃貨來說,這樣的事情上,尤其是有條件的情況下,肯定是不會將就的。
這一來二去的,對這榨油的裝置和工序可不就很瞭解了嗎,他自己都上手去玩過那撞榨的工具,小夥子精力旺盛嗎。
有過這樣的經歷,他對於木榨油的這一套東西自然是很熟悉的,這時候拿出來用,也就不用那麼麻煩的從頭開始琢磨了,只要對著那榨油坊的樣子照葫蘆畫瓢就得了,可不省事多了。
他自己又可以說是整個莊子上手把最好的木匠了,一把斧頭在手,這木榨油坊基本就能建起來咯。
慣例先來上一套裝置做個試驗,效果真的好,或者以後來求購豆油的多了,再多來幾套就得了。
專門從一樓向陽的房間裡找出來一間,把那些林森親手做成的榨油裝置安放好,再從莊戶中叫過來幾個有長勁的,林森一步步的給他們介紹著這些玩意都該怎麼擺弄,每個步驟又該注意些什麼。
每次去那個油坊那邊,跟那幫做工的都熟悉了,沒事可不就扯這些東西嗎,要不然也沒啥共同話題可以聊啊。那時候的林森又不會搶他們的飯碗,人家自然也樂得分享其中要領。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