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七章 五子登科,昭昭大明,驃騎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這樸家為何要離我德川而去?”王瑞皺著眉頭,明知故問。
“樸家所慮,恐是擔心我天朝大軍不能長駐於此耳!”王大山如實答道。
“哦。原來如此。既然是大山先生所請,某便準了!”王瑞略作思索,便同意了王大山所請。他正想有人跑到朝鮮中部、南部去宣揚自己的作派呢。
“學生謝過伯爺!伯爺大恩,成某之義,學生感恩泣涕哉!”王大山心中真的有些激動。他沒想到王大人會回答得這麼順利。
“不過,本伯還有一個條件。還得請大山先生前去轉告!”王大人又笑著說道。
“伯爺但請吩咐,學生莫敢不從!”王大山趕緊應承下來。心中卻開始猜測王瑞會提什麼條件。
“無他!請他們將:會講漢話就可以保全性命的事,傳將出去即可!”王瑞一邊啃著盤子裡的蜜汁豬腳,一邊淡淡地說道。
“多謝伯爺!”王大山又是拱身一禮。
望著他的樣子,王瑞苦笑不止,只好把手中的豬放下。看來,這頓飯是沒辦法好好吃了。
“上天有好生之德!既然今日小靖為某懷得虎子,某就額外開恩:准許其他德川富戶地主離開!但是,每一個人必須透過漢話考核。會講二十句漢話的人,方才可以離開!”
王瑞講到最後,握緊了拳頭,堅定著自己的信心。以殺人的方式去推廣漢文明,作為現代人靈魂的王瑞還頗有些不自在。
畢竟,咱們的王大人是華夏文明薰陶出來的。他又不是沙漠邪教的信徒,殺起自己人都當成畜生,更何論異教徒卡菲勒!
“主公,這是為甚?幹嗎不一一甄別處理呢?”一旁的尹大弟好奇地發問。
“哈哈!老子教你吧!這便是左手捧書、右手執劍,傳我大漢文明!小子,聖人云:有教無類,善莫大焉!咱這是興聖人之學!”
王大人拍著尹大弟的肩膀,得意地講述著自己的那一套理論。
作為一個曾經生在後清、長在赤虜旗下,習慣於宣傳自己“偉光正”社會中的人,王大人厚顏無恥的花招學了不少。現在運用出來,倒也如行雲流水!
不過,王大山聽了忠貞伯王瑞的話,卻是犯起了尷尬症。興聖人之學,可不是你這麼興的啊!孔子可沒有拿著刀逼著人學漢語。
真不知孔老夫子泉下有知,會不會掀開棺材板板,爬起來罵人!
但是,現在不是計較這個的時候。王大山拜別忠貞伯王瑞,舉沖沖地跑去給樸家人傳遞這個好訊息了。
王大人的額外開恩,讓樸成烈一家和其它的一些德川富戶都看到了生機。對於他們來說,浮財還是可以帶走的,而且再也不用這樣提心吊膽的擔心死亡了。
訊息傳開後,各個富家大戶家都紛紛瘋狂地學起了漢話。大人、老人、小孩,所有人不論男女老少,都成了“好學生”,真正做到了有教無類。
為了幫助這些人學習漢話,王大人還將忙得四腳不著地的箕耳派了出去,讓他帶著會講漢話的朝鮮官吏和書辦,去義務充當“支教老師”。
五六天後,一些透過漢話考核的德川富戶,開始陸陸續續扶老攜幼地向朝鮮南面的孟山、陽德、順川、平城等地逃去。
順著他們的一路南逃,會講漢話就可以保全性命的傳言,開始漫延到平壤、祥源、延山,甚至更遠的伊川等地。
雖然有些人不願意相信,但大多數的富家大戶還是選擇了相信。他們中的很多人本來就是景仰華夏文明的,所以這些人家便開啟了狂學漢語的模式。
一時間,學了一些漢語、讀了一些天朝大明典藉的人,就成了各地的香饃饃。想學漢話的富戶大族紛紛上門,許以重金求其為師。
後世的學者將其稱為漢東百姓心向故國,言之鑿鑿地說是漢威大帝王瑞教化萬民有方。要不,咋會有這麼多的人很熱切的要拼命學說漢話呢。
事實證明,學會了漢語,不但可以保命,而且還可以高人一等,有心入仕的人還可以進入天朝大軍設立的漢東三郡各級官府中當個小吏。
等到後來登州軍攻克漢城、春川、麟蹄一線時,無論朝鮮南北各地,民眾學習漢語的熱情都達到了極致!
再後來,登州軍大批次進駐漢東各地時,來自大明登州本土的將領和士兵們都大感意外:怎麼這些朝鮮人,漢語講得如此的順溜呢?
多半情況下,朝鮮人就會堆著笑解釋:“官爺!忠貞伯說了,俺們都是箕子朝鮮的遺民!是地地道道的軒轅子孫、大漢苗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