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十一章 血汗工廠,昭昭大明,驃騎尉,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嗯!差池不了!”王瑞細細的將現代的流水線生產方式以及品檢制度,和馬舉解說了一番。
馬舉雖然聽不懂什麼“流程”、“制度”這些從王瑞嘴中冒出來的新鮮名詞,但他後來還是在走進製作弓弩的作坊時,驚歎不已!
王瑞將長弓和強弩的製作安排在了兩個車間。每個車間都有一條完整的手工流水線。從原料進入作坊,就有兩組人在進行著品檢,每一組在找出一個實實在在的毛病時,都可以得到一兩銀子的獎金。而這筆獎金,卻是要從製作的工人和另一組品檢的人的薪金中扣發下來。
在這樣的制度下,每個人都瞪大了眼睛,時時注意著每一個部件的品質。
一兩銀子,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夠讓全家老小吃上若干天的!
長弓和強弩上的各種器具,則被王瑞分解成不同的小組去製造。初看到這個狀況時,馬舉甚至擔心最後能不能組裝得了。這各造各的,最後能拼到一起?
馬舉可是和各種鐵匠木匠打過交道的。他知道,這些匠人們,誰沒有自己的一套規尺呢?
但這個問題,卻被王瑞完美地解決了。每個環節的牆上,都掛有一套全新的規尺和稱盤。每個環節前後,都有一個王瑞稱之為“品檢員”的紅衣人,拿著相同的工具在稱量。
如果換到現代,王瑞軍器作坊的管理可以說是最為嚴酷的血汗工廠。
每個人製作的部件都有識字的少年用“蚯蚓”般的數字作好記號,如果品檢發現有失誤或是疏忽,製作的工人,就會被鞭打罰錢。而罰下來的錢,則會成為品檢員們的獎金。
品檢員和每個環節的組長檢查完,才可以傳往下一個環節,下一個環節的品檢員又要進行相同的品檢。如果發現有不合格的,上一個環節的品檢員,則會被被鞭打罰錢。罰下來的錢,又會成為另一個品檢員的獎金。
如此嚴酷地環環監控,層層品檢,確保萬無一失!
“三弟!你這可是秦制?”馬舉問道。他少年時也曾跟著家中經商的長輩走過一些地方,可謂見多識廣,覺得王瑞的這一套和古代的秦制很象。
後世考古研究人員發現,在秦國的兵器上刻著一些文字,它們大多是人名,其中出現次數最多的是“相邦呂不韋”。呂氏春秋是秦國最重要的一本歷史文獻,它的編撰者就是呂不韋。
呂不韋是當時秦國的丞相,相當於今天的國家總理。呂氏春秋上說:物勒工名。意思是,器物的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所製造的物品上面。對於歷史學家來說,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透露的正是秦國軍事工業的管理機密。
呂不韋作為內閣總理,是兵器生產的最高監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師,就是各兵工廠的廠長,監製這隻戈的廠長叫“蕺”。在廠長的下邊是丞,類似車間主任,這位主任的名字叫“義”。而親手製作這隻戈的工匠,叫“成”。
專家由此推斷:秦國的軍工管理制度分為四級,從相幫、工師、丞到一個個工匠,層層負責,任何一個質量問題都可以透過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責任人。
秦國眾多的兵工廠能夠按照統一標準大批次製作高質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級管理制度是根本的保證。
當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被荒蠻和矇昧包圍時,我大漢民族先秦人就以獨特的思維方式和智慧,創造出了那個時代最強大的兵器製造業。
想到這裡時,王瑞不禁一聲嘆息:糾糾老秦、煌煌大漢的子孫竟被野人般的滿虜欺凌屠殺,另一時空中更是被西方邪教組織矮化為一朵狗尾巴花,成為低賤的四等公民!
叔叔可以忍,嬸嬸不能忍!老子要以殺止殺!老子要讓歷史在這裡轉個彎!王瑞眼露兇光的暗暗發著誓。
“三弟!你又怎麼了?”馬舉見王瑞又習慣性發呆,知道他的思緒又飄到了九天之外。
不過,好在馬舉做人非常寬容達觀,所以,也不會非要問一個明白。
“哈哈,我又走神了!是秦制,是秦制!只有我大漢先祖,才能建立起如此高效的工匠制度。我只不過是照抄而已。”王瑞急忙打著哈哈。
兩人剛走出工坊,陳銘就跑了來報告:“大哥,三哥!軍營內的會場佈置好了!下午就可以開慶功會了!”
“軍屬都請來了嗎?”王瑞問道。
“請來了!按你吩咐都請到了。現在他們正等在軍營外呢。”陳銘回答道。
“好!大哥!我們都去看看!可不能讓鄉親們等久了!”王瑞高興地招呼著馬舉一同前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