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那個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8章 裝備一萬騎兵,白圭的商業帝國,我說那個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你找我來,不僅僅是為了見一面吧?”等到白梅抱著兒子退下去後,白圭問道。

透過剛才的瞭解,他大概地知道了,商鞅不是那種清閒的人,他是沒有時間探親的。既然抽空把他請來,一定是有大事找他這個老丈人。

商鞅見老丈人問了,也就沒有拐彎抹角,直接道:

“秦國百廢待興,是需要大量物資或者是資金來支撐的!現在!我們秦國,被魏國、趙國、韓國等聯盟國給封鎖了商道,需要的物品不能從函谷關透過。

我們唯一的商道,是與楚國通商、西北的義渠人通商。商道不通,就受制於人。所以!在這個關鍵時候,我想到了您!”

也確實是那麼回事!以魏國為首的東方几國,封鎖了秦國的商道,讓秦國落後了不知多少年。秦國想要購買物資,進行商貿,只能與楚國進校雖然與楚國有聯姻的關係,可也一樣受制於人。

再則!每個國家中,都有自私自利的人。只要有人從中作梗,你一樣難辦。

“你們秦國,現在要打一場硬仗,讓魏國答應開放商道,函谷關自由通關。那麼!我才能把物資運送過來。不然!一切白搭!”

白圭著,朝著商鞅攤了攤雙手。

“我們秦國,現在有把握與魏國打一仗,必勝。可是!後續能力跟不上!要是魏國再次聯合趙國和韓國出兵函谷關,我們就難支撐了。在兵力上,我們不夠。在物力上,我們也跟不上!……”

商鞅解釋給老丈人聽:以前與魏國等聯軍打仗,吃敗仗的次數多。每次吃了敗仗,不僅僅是要死人,減少兵力,還會丟掉無數兵器。你只有打勝仗,才能繳獲別饒兵器。

可以想象:不僅把敵人打敗了,敵人還丟盔卸甲。

在這個冷兵器時代,撿到敵人丟棄的兵器,就發大了。

而以前的秦國,每次打敗仗不僅死人,還丟兵器。結果!秦國的銅器等金屬器具很緊張。甚至!新招來的兵士,手中沒有武器。

窮!戰敗後的秦國,就有這麼窮。

正是因為秦國太窮了,所以魏惠王不止一次,要不惜一切代價,一鼓作氣,把秦國給滅掉。

可是!每每到了這個時候,秦國人民都會誓死反擊,反敗為勝,把魏國聯軍打敗。被逼上死路的秦國人,以死相拼,戰鬥力倍增。

在誓死保衛戰中,那些失去親人、家園的人,哪怕是殘疾人,他們只要上了戰場,都能殺死敵人無數。你以為他是殘疾人,躺在地上不能動了,不忍心殺他們。可是!只要他們緩過氣來了,一樣殺你。

到最後的秦國人,臨死都要拉一個墊背的。所以!魏國聯軍永遠也滅不了秦國。

仇恨!讓秦國人痛恨魏國人。看見你是魏國人,就會想辦法殺你,嚇得魏國人都不敢看見秦國人。

魏國人一個個叫苦不迭:不是我們要打仗,是我們的君王要打仗,逼迫我們去打仗。不是我們魏國人要殺你們秦國人,是君王逼迫我們乾的。

“秦國要想崛起,就必須先與魏國打一仗。而且!必須是勝仗。然後!乘勝追擊,打怕魏國,讓魏國歸還河西之地……”

河西之地以前是秦國的,可秦國沒有能力守,只得割讓給了魏國。

秦國要想崛起,就必須先奪回河西失地。但是!你直接去奪河西之地,就是一場硬仗。所以!你必須想其他辦法,逼迫魏國退還。

商鞅與秦孝公的想法是:先奪取函谷關一帶,開啟通往東大門,直逼中原。

爭河西失地是沒有多大意思,沒有戰略意義,只能是戰爭。

你只有奪回函谷關一帶,以後出兵中原,就方便了。有了函谷關屏障,我不想打仗的時候,我閉門不理。我想打仗的時候,我隨時可以出兵。這樣!魏國和韓國就會時刻擔心你出兵,就必須派重兵把握。

一旦奪回函谷關,等到機會成熟,我隨時出兵攻打魏國,以輕騎馬的戰略戰術,我想打你魏國哪裡就哪裡,想打你韓國哪裡就哪裡?打怕你,就可以逼迫你歸還河西之地。

現在的情況是:秦國除了訓練正規軍外,還訓練了預備役兵力。可是!讓人笑話的事出現了:秦國的兵士沒有兵器,沒有任何裝備。

平時訓練的時候,是拿著真刀真兵器,騎的是真馬。可實際上!這些兵器和馬,都是從正規軍那邊抽調過來的。

這些兵是訓練出來了,可他們沒有任何裝備,無法投入到戰鬥中去。真的戰爭來了,他們只有拿著木棍上戰場。

現在!秦國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劇透紅樓,黛玉心態崩了

煙雨織輕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