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那個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88章 齊國的鹽業,白圭的商業帝國,我說那個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老規矩,與這些小國談生意,白圭是不出面的。都是下面的掌櫃出面,與小國的權貴談。不是白圭的名義,但是!對方知道背後的大老闆是白圭。
因為!只有白圭才有這個實力,才有這個能力搞到楚國的礦石。一般人就算能搞到礦石,絕對沒有那麼多。還有!也只有白圭才有那個能力,不僅搞到礦石,還能搞到通關文牒。別人就算能搞到礦石,也只有透過走私。要是追查來了,倒黴的是一大批人。而白圭有通關文牒,屬於合法渠道。
當然!白圭也經常搞“走私”。但是!都不是他自己的貨。一般情況下,都是別人透過他的商隊,順帶報關的。
比如說!那次從魏國偷運礦石到趙國去,就是那種關係。別人透過他的商隊報關,然後!夾雜在商隊中混過去。
要是走私者沒有處理好關卡的關係,被關卡攔劫了,也不關他白圭的事。因為!我報關的就這些貨物。其他的,不是我的貨物,是這些人混在我的商隊中過關的。
一般這種情況少見,除非上層關係沒有搞好,才下來搗亂的。關卡的官員,只要你給好處,他們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再則!他們也不敢得罪商隊或者什麼人。不然!死了都不知道是怎麼死的?
搞定與小國的貿易,既賣了礦石,又買了自己想要的貨物,白圭就離開了衛國南部,北上到趙國與齊國的邊境處。
趙國與齊國的接壤,是在東北部,東南都是衛國的地盤。以前!趙國與齊國是不接壤的。後來諸侯之間相互吞併,在趙國與齊國的努力下,就接壤了。
不過!少不了以前晉國的功勞。
趙國的前身是晉國,晉國以前是個很大、很強悍的國家,一個可以與楚國對抗的國家。可後來!魏、趙、韓三家分晉,把晉國給分了。趙國的地盤在原晉國的最北邊,與燕國、齊國接壤。
以前的晉國,吞併了東北方的小諸侯國,接近了與齊國的距離。再在齊國這邊的努力下,兩個不接壤的國家就有了接壤。
齊國也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那就是鹽。
鹽!不用說了,它的重要是可以想象的。只要是人,每天都要吃鹽。
鹽來源於海水、鹹水湖、水井、鹽礦等地方。齊國的鹽,來源於海水。齊國東面提大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所以成為“鹽國”。
在周朝時期,在諸侯還沒有爭霸之前,周朝的鹽,大多產自於齊國。周朝對鹽的管理也很嚴格,是不容許私產和私銷的。因此!鹽業成為國家財政的一大來源。
可到了諸侯爭霸後,鹽業便成為齊國的支柱產業之一。鹽的出口,都是要經過專門機構來開具證明的。在價格上,統一定價,壟斷了市場。
當然!只能壟斷一部分地區的市場。比如說!吳越等地,他們也有自己的海岸線,就不需要依賴於齊國。
而楚國!吃鹽就要困難一些。他們的北方,只能從齊國和吳國進口食鹽。南方,從越國進口。西方!他們只有食用井鹽或者礦鹽。
因為有渠道,楚國可以進行國內調節。齊國要是漫天要價,他們就從吳越等地調集食鹽過來,穩定國內市場。所以!在食鹽方面,雖然受制於人,但問題不大。
而其他國家,在食鹽方面,就沒有那麼順暢了,就受制於齊國和吳越國。
不過!周朝周天子方面,還是可以透過其他途徑來制約齊國的鹽業。齊國要是斷了鹽路,不給中原各諸侯國供鹽,就要受到天子的譴責或者是制裁。
這個時候,齊國迫於壓力,就只能繼續供應食鹽。不然!天子下令,讓其他諸侯組建成討伐軍隊,攻打齊國。而在這個諸侯爭霸的年代,別的諸侯國就怕找不到討伐你的理由。有了這個理由,就可以聯合起來,跟你打一仗,消耗你的綜合國力。
所以!雖然齊國壟斷了鹽業的一定市場,可也不敢胡來的。大不了以交通受阻等理由,放慢運輸食鹽的速度,從而提高食鹽的價格。
可以想象:市場上食鹽供應嚴重不足,必然會漲價。
所以!齊國只能在這個上面做文章。
這次!齊國決定用鹽換馬!主要是鹽,其他都是次要的。
齊國除了鹽業外,也有自己的特色產品。齊國的工匠很多,特別是木工。
齊國的木工大多是魯班的弟子,可以想象了:魯班是木匠的祖師,還發明瞭鋸。所以!齊國製作出來的木工活,不僅精美好看,還實用、耐用。齊國的傢俱,聞名天下。
齊國除了傢俱產業外,還有編織技藝。比如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