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51 努爾哈赤不甘心的地方】,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坐穩江山,康熙皇帝功不可沒,這套龍拳打的漂亮!

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被忽悠了,康熙這舉動確實籠絡人心,但是,還沒說到點上。

這個時候,雍正又即位了,正好出了個曾靜案,曾靜就丟擲了這套夷夏之防理論,於是雍正皇帝擺事實講道理,終於使曾靜認識到了自己狹隘民族主義的錯誤觀點,於是雍正趁機保留勝利果實。

雍正皇帝認為華與夷不應該用地域來劃分,而應該用文化來劃分。

夷狄而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中國而夷狄,則夷狄之。舜為東夷之人,文王為西夷之人,曾何損聖德乎?意思就是夷狄只要接受了中華文化,那就是中國,中國沒有了中華文化,那就是夷狄,華夷是可以轉化的。你要那麼說,舜、周文王都是夷人,但是人家乾的不出色麼?那既然華夷沒有區分,憑什麼你滿洲人做皇帝呢?

自我朝入主中土,君臨天下,並蒙古極邊諸部落、俱歸版圖,是中國之疆土,開拓廣遠,乃中國臣民之大幸,何得尚有華夷中外之分論哉!從來為君上之道,當視民如赤子。

雍正皇帝認為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別整那些沒用的,誰有德行誰幹皇帝,誰有德呢?我有!

雍正皇帝的邏輯是:華夷區分標準是文化,文化是一體的那就沒有華夷之分。

既然沒有華夷之分,就誰有德行誰做皇帝,我有德行我做皇帝。

我大清朝以夷狄身份入主中原得國很正。

完美的論述,說的棒極了,雍正皇帝認為中外一體,華夷一家,咱們都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幹嘛這麼外道呢。

這個時候,雍正皇帝體現出了滿漢一家親的思想,既然都是一家人了,那麼滿洲自然也就是華夏子孫的一員了。

雍正皇帝說的理直氣壯,還順手把曾靜的精神導師呂留良拉出來給鞭屍了,還附贈大禮包,把他的家人、學生殺頭的殺頭,充軍的充軍,還來了一撥文字獄。

滿清到底還是有點心虛,於是乾隆即位了。

在乾隆皇帝看來,既然是華夷一體,那麼咱們就是平等地位,德行這個東西,太虛幻,得整點具體的。

所以乾隆皇帝就丟擲了他的觀點,正統論,標準就是誰入主了中原,誰就是中華的正統,不分華夷,你行你也上啊,我給你機會了,但是你不中用啊。

乾隆越說越生氣,以糞坑裡扔石頭,激起公憤為由,把曾靜給殺了。

順便將文字獄推向了高潮,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殺頭!

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殺頭!

總的來說,儘管康雍乾三朝皇帝很是理直氣壯,但是面對不斷起伏的抗清鬥爭,統治者們還是很心虛。

明著當華夏子孫,其實是把華夏當孫子。

特別是晚清時期,一直在重用漢人與防範漢人之間搖擺不定。

後代幾任皇帝滿漢之分越來越明顯。

因為不自信,凡是敢站出來說華夷一家親的,都是大一統的王朝,唐太宗李世民是第一個喊出“華夷平等”的皇帝。

他說: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故其種落皆依朕如父母。而且本身唐太宗就有鮮卑血統,明太祖與明成祖也反對視夷狄為禽獸,認為華夷本一家。

就是這麼自信。

但是到了清朝末年,滿清貴胄們,可是越來越不中用了,幹啥啥不行。

以前康乾盛世,滿洲還有能打仗的將軍,可是到了晚清,就剩一個僧格林沁,僧格林沁還是蒙古人,還死了,剩下都是漢人武裝將軍了。

這個時候,滿人才有點慌了。

理論再充分,架不住大家不這麼想,所以才有了慈禧的那句名言,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

華夏不華夏的不要緊了,保住祖宗基業才最重要,這個時候的滿人已經沒有開國時代的豪情壯志了。

在華夏問題上,慈禧表現出了高明的政治手段,裝孫子。

既要重用漢人,又不給實際權力,誰都知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可是在這個問題上,滿人作為少數民族政權真沒底氣了。

慈禧忽悠手段實在高明,明明內輕外重到這個局面了,還是能保持平衡,然而大廈將傾,康乾在世也沒用了。

所以皇族內閣一搞出來,天下譁然,說了半天,你還是想玩把別人當孫子那一套。

清王朝的統治者,本意就是想告訴大家我就是華夏子孫,但是,實際行動上又把別人當孫子,後來,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