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36 優先攻擊寶軍騎兵團】,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迫使對方退卻或進攻,打破對手的陣型,等到對手陣型開始鬆散出現破綻,重騎兵開始集團衝鋒,一舉擊潰對手。

顯然,這種紀律嚴明,輕重騎兵結合的軍隊是非常可怕的,在當時成吉思汗和前面兩個厲害的君主的那個年代非常難以對付。

重騎兵迫使對方結密集陣型防衝擊,但密集陣型又給輕騎兵提供了最好的靶子。

為了降低輕騎兵火力的命中率,對方又被迫分散隊形,這又給了重騎兵衝擊的機會。

但蒙古軍在戰術上也是有弱點的。

蒙古人自己清楚自己的弱點,同樣也會運用到對抗建奴鐵騎上面去。

首先他們的重騎兵在裝備上,馬匹上和作戰技巧上均不如當時的歐洲和中東的重騎兵,其次他們的步兵很弱,無法給騎兵提供有效的支援。

要擊敗一支輕重騎兵結合的軍隊,有兩個途徑。

一個是擁有更好的重騎兵和輕騎兵。

這一點專業度更高的馬穆魯克軍擁有,而以馬穆魯克為核心的阿拉伯軍就是這樣在艾因賈魯擊敗了蒙古軍。

雖然蒙古軍勞師遠征,客場作戰,但馬穆魯克兵力要少得多。

還有一個就是擁有更全面的兵種的軍隊,重騎重步輕步結合。

用射程更遠命中率更高的輕步兵壓制蒙古軍的輕騎兵,用防護較好的重步兵維持陣線,掩護輕步兵,防止蒙古重騎的衝擊。

等到蒙古軍的騎兵因為傷亡和疲憊而陣型鬆散的時候,己方的重騎兵發動決定性的衝擊,利用素質上的優勢,擊潰蒙古軍的核心重騎兵,從而擊潰蒙古軍。這樣的軍隊在蒙古橫掃歐亞的時候沒有,但在更早一點的時候有,就是十字軍。阿蘇夫會戰就很好地體現了重騎重步輕步結構的軍隊對重騎輕騎結構的軍隊的優勢。

事實上阿拉伯軍隊面對這樣一支多兵種結合的軍隊幾乎毫無辦法,正面會戰負多勝少。

就算是擊敗蒙古軍的馬穆魯克在英明的薩拉丁的率領下,也被鮑德溫的十字軍打得全軍覆沒,顯然蒙古軍遇到了這樣的軍隊也很難佔到便宜。

從戰略上來看,地形是抑制蒙古騎兵最好的武器。

南宋就是依靠中國南方多水多山的地形抵擋了蒙古軍數十年。

依靠大海和崎嶇的地形,日本人也能在陸戰中擊敗蒙古軍,如果蒙古軍踏入多山多林的中西歐,作戰能力肯定也會大打折扣,說不定會吃敗仗。

所以蒙古軍雖然強,但就算是那個年代,也並非不可戰勝。

現在內喀爾喀部族的紀律性顯然與建奴不在一個層面上,戰馬也不如八旗鐵騎,所以他們只能依靠經驗,多使用多兵種協同作戰,增加了重步兵和輕步兵的數量。

內喀爾喀重騎兵和輕騎兵的數量也與八旗鐵騎持平,甚至在重型騎兵方面,人數還佔優。

蒙古騎兵不太善於在複雜地形下作戰,當然蒙古軍也不是沒有勝過一些著名的山地戰役,比如野狐嶺,不過那一戰畢竟是成吉思汗親自指揮蒙軍士氣極高,加上金軍指揮自身也有不少問題,南宋自己就是例子。

1235年金朝滅亡之後,宋蒙戰爭爆發,到1279年南宋滅亡,歷時45年,速度跟魏晉滅蜀吳都有得一拼。

而且還分為三部分,窩闊臺伐宋(1235-1241),蒙哥伐宋(1256-1259),忽必烈伐宋(1267-1279年)。

窩闊臺伐宋,其實已經是兵分四川、荊襄、江淮三路,氣勢駭人,有一舉吞併南宋的企圖,結果卻陷入泥潭。

中路軍在江陵城下被孟珙擊退,東路軍進攻廬州、黃州也都打了敗仗,西路軍倒是連續攻陷陽平關和成都,但隨後又在秭歸,三國的夷陵,大埡寨附近遭孟珙擊退。

由於三路進展都不利加上窩闊臺駕崩,蒙軍被迫北歸。

這場戰爭歷時7年之久,而蒙軍除佔領成都外所得甚少。

蒙哥伐宋,以蒙哥殞命釣魚城而告終,由此看,蒙古軍在四川-長江防禦體系中打得非常苦,幾近寸步難行。

窩闊臺攻宋如此總結,蒙古軍主力用於西征,攻宋的兵力較弱,且戰線過長,兵力分散,無明確的主攻方向,加之深入漢淮河網和巴蜀山地,不便發揮騎兵優勢,又缺乏水軍,故未實現戰爭企圖。

忽必烈伐宋,又花費7年時間打襄陽(1267-1273),襄陽城破之後又花費兩年時間克江淮、臨安(1274-1275),4年時間(1276-1279)掃清南方宋軍殘餘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