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42 中原之難】,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膽氣。”
“三人一聽此言,悚然動容,齊聲稱是。徐天川道:‘若不是韋香主提醒,我們險些誤了大事。’心中對這個油腔滑調的少年越來越是佩服。三人一起鼓掌稱善,連說妙計。”
“眼見侍衛副總管伯爵大人威風凜凜,指揮若定,忠心耿耿,視死如歸,無不打從心底裡佩服出來,均想:‘他年紀雖小,畢竟高人一等’”
同一個人,由不同的視角看來,其人的面目,就大不同。
小說家,對韋小寶俯視,看到的是小流氓,小痞子;多數群眾,對領導仰望,看到的是偉人、超天才!
馬克思曾引用過一句名言,曰:“偉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我們自己正跪著,都站起來吧!”
然則,當讀完《鹿鼎記》之後,仍在韋大人這樣的領導手下當差呢?
其實,小說雖儘可能地擴音,卻也還是難免會稍稍透出此中訊息,“這等執禮甚恭的局面,韋小寶見得慣了。常言道:‘居移氣,養移體’,他每日裡和皇帝相伴,什麼親王、貝勒、尚書、將軍,時時見面,也不當什麼一會子事,因此年紀雖小,已自然而然有股威嚴氣象。”
‘威嚴氣象’?不就發生斷裂了嗎?
《鹿鼎》尾聲中,黃宗羲、呂留良等大儒勸韋大人更進一步‘自己做皇帝’,被多數讀者認為不可思議。
金庸讓呂留良等人勸進韋小寶,此一情節被視為荒唐,是因為韋小寶品德太壞?
曾靜在讀完呂留良遺著之後,得出這樣的結論:自周代而後,做皇帝的人,“多不知學,盡是世路上英雄,甚者老奸巨猾,即諺所謂光棍也。”帝位上坐著的,不是品德崇高之人,“卻被豪強佔據去了。”
這應該算是呂留良先生的固有思想。
而韋小寶,正“深通光棍之道。”
只看《明夷待訪錄》第一篇大文《原君》,就知道黃宗羲對歷代帝王尤其開國帝王的德行有著怎樣‘崇高’的評價了。
黃、呂諸先生如以‘驅除韃虜’為第一甚至唯一考量,為此目的而敦勸韋小寶這樣的痞子‘自己做皇帝’,小說家的合理假設,並不離譜。
讀者以呂留良、黃宗羲等人的建議為不可思議,是因為韋小寶能力太差?
金庸以俯視角度、全知觀點來刻劃韋小寶的形象,某種程度上貶抑了韋小寶的政治能量。
‘我只會吹牛拍馬’,這話,體現的是韋大人的“偉大的謙虛”。
韋小寶建立的功業,有幾分有幾成是靠吹與拍?
韋小寶的發跡,最初確乎得力於拍馬屁,但‘拍馬’只是為他創造了一個自我發揮的‘平臺’,有料無料有能無能,還得看他後來的作為。
“康熙哈哈大笑,說道:“你不用害怕,就算你這太監是真的,我又不是前明英宗那樣的昏君,會讓你胡來?”
韋小寶果真只會吹牛拍馬,康熙還會一再地委以重任,‘讓他胡來’?
說說大話,也無傷大雅。
當年大秦帝國的一位低階公務員,劉邦在蕭何眼中,不是一樣的‘多大言,少成事’?
司馬遷,身受宮刑,仍然忍受著殘疾之痛,數十年的堅持完成了《史記》,被周樹人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一個人堅持不懈的去做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屢敗屢戰,最終將其做成功,這本身就是一件極具感染力的事情。
在中國歷史上,還有一些集幾代人的努力,最終實現的宏大目標:比如:奮六世餘烈,從商殃變法到最終秦始皇統一天下,經歷了秦國六代君主,一百多年。
最終這一段歷史被拍成電視劇《大秦帝國》,多少人看過之後潸然淚下。
諸葛孔明,六次北伐,最終病死五丈原。
這些事蹟,已經足夠讓人感動得蕩氣迴腸,寫上無數的詩歌和文章為其紀念。
但是這一切的故事,和一個偉大的堅持到底,最終成功的故事相比,都遜色了太多太多。
燕雲十六州,即今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的部分地區。
北邊和西邊的一大堆崇山駿嶺。
這些山上有著長長的萬里長城,有各種險峻的關隘,山海關。
在漫長的漢族政權歷史中,北方一直受著遊牧民族的危害,漢有匈奴,唐有突厥。遊牧民族最大的優勢是什麼,當然是馬。
為什麼馬厲害,因為馬有四條腿,跑得快,而人只有兩條腿,跑得慢。
在冷兵器時代,馬就是坦克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