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07 晉商】,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中的作用和影響。

另外,一般人認為歷史上有名的黨爭都發生在朝野動盪階段,而且往往造成很壞的結果,而韋寶認為這是很典型的歸因錯誤。

其實黨爭幾乎貫穿中國的政治歷史當中,而只有造成很壞影響的黨爭才讓人銘記。

細究黨爭的本質,無非是兩夥或兩夥以上的利益共同體為了其小團體的核心利益進行博弈、鬥爭。

利益衝突,是黨爭的內在動機。

除了有名的例如唐朝牛李黨爭、北宋新舊黨爭、明代閹黨東林黨爭,撕逼程度之激烈為世人所熟知之外,其實兩漢外戚、宦官鬥爭,曹魏宗室與士族鬥爭等,也可算是影響巨大的黨爭事件,有些還延續了上百年。

即使在君權一家獨大之時,黨爭也只不過是從明爭變為暗鬥而已。

能否杜絕黨爭?

所謂人以群分,家世背景、地域、官宦歷程等已經不可避免地把官員強制進行了分類,是否形成黨只是史官一把嘴的文字遊戲而已。

有黨就必有爭,就算一黨獨大黨內也會細分流派,依然與黨爭無異。

黨爭與亡國並無必然聯絡,某些時期黨爭反而促進封建王朝的發展,關鍵在於君主發揮的作用。

即使是一些公認的明君在位期間一樣要面對黨爭的考驗,例如李世民、朱棣、康熙等,但他們都比較好的化解了。

優秀的統治者,一定都是懂得政治平衡的藝術的,他們能在關鍵時刻能殺伐決斷,更能在各利益群體中尋找到最大公約數,最大程度的團結內部力量。

崇禎無疑可以歸為最差的統治者一類。

中原政權在與少數民族政權交戰還處於難分勝敗階段時,中原政權一方投降少數民族並反戈高階將領數目之多,崇禎朝無出其右。

在與農民起義軍作戰中開門投降守將之多,甚至京城三日城破者,只崇禎朝一家。

內部官僚體系離心離德到如此地步,與崇禎缺乏政治手腕很有關係,具體要從黨爭說起。

雖說萬曆、天啟明朝已有氣衰跡象,但權力中樞還受控制,遼寇猖狂但關錦防線固若金湯,毛文龍的存在更讓其如刺在喉,農民起義雖此起彼伏,但帝國軍事體系還能進行有效鎮壓。

總體來說,若措施得當,崇禎未必就是亡國之君。

可惜的是,崇禎的中二病無情地摧殘了這個國家,剛上臺就處置了魏忠賢,官僚系統從此崩潰,再沒一人能有足夠威望把帝國的命令貫徹到基層。

更糟糕的是,在東林黨的壓力下,凡是所謂閹黨皆永不錄用,這種大規模的政治清洗在盛世之時尚且傷筋動骨,在亂世就更是自我滅亡之舉,自此東林黨一家獨大,並危及皇權權威,政治上既要清譽又要利益,自然所有黑臉的戲份由你皇帝獨自消受了。

在利益面前沒有是非對錯,當皇帝為一個利益群體掃平所有障礙後,他會迅速變成一個魔鬼。

崇禎不會明白,為什麼他殫精竭慮卻江河日下,為什麼他勤儉節約卻貪官遍地,為什麼他能君王死社稷卻缺少以死報國的將領。

崇禎很中二的認為讀書人就應該以實現聖賢治世之道為最高目標,追逐利益都是可恥的。

崇禎認為武將的最高理想就應該是馬革裹屍還,就算皇帝指你往死路走也要赴湯蹈火在所不惜。

崇禎認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臣民的所有都是皇帝的恩賜,如果皇帝什麼時候拿回去也要欣然接受。

當崇禎發現他的臣民沒有一個有他想象中的高尚情操時,他竟然像發脾氣的孩童一樣橫蠻的要求世界如他所願。

沒有任何一個有為之君會像崇禎一樣天真,所謂聖賢之道所謂君子節操只是封建教化的表象說辭,遮蓋住人性難以啟齒的的地方而已。

人類社會的原生動力,從來都只是“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一言以蔽之。

明後期,東林黨與浙齊楚黨,以至發展到後來與閹黨的紛爭,為最終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埋下了深深的伏筆。

這場幾十年間的戰鬥,無論舉什麼為國為民大義凌然地牌子,其實上就是為同黨,為後世子孫,爭奪仕途空間。

這從日後東林黨控制南方科舉,非東林黨人難以中舉,就可以清晰的表現出來。

天啟初年東林黨全面勝利後有過一次短暫的眾正盈朝,可以說滿朝重要官職皆東林。

逼得浙齊楚餘黨投靠他們最看不起的太監,並引發皇帝的警惕,使閹黨得勢。

東林遭到魏忠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