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983 王體乾的來意】,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步下放了自己的權力給文官集團,這才有了萬曆後期的黨爭。
國家局面從此直轉急下。
明熹宗為了抗衡文官集團而轉向太監集團,魏忠賢領頭,形成了一股龐大的政治勢力。
在原本的歷史中,到了明思宗為了抗衡魏忠賢又依靠文官集團。
儘管明思宗想坐收漁翁之利、重新鞏固皇權,但是毫無疑問並不成功,崇禎皇帝再怎麼集權也沒能夠控制文官集團。
這種三權分立的狀況,且不論是否合理,但絕對不是朱元璋的初衷。
朱元璋藉助胡惟庸案徹底廢除了自古以來的宰相制度,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這一舉動實際上是把文官集團的權力收歸皇帝所有,極大地鞏固了皇權。對於太監,朱元璋更是不信任。
明確反感太監干政。因此他曾明確下令不允許太監讀書識字,並將此列為祖訓。這樣一來天下所有的權力都集中在他一人身上,這才是朱元璋夢寐以求的理想狀態。但是這樣皇帝身上的負擔就過重了。
終明一代,能夠兢兢業業、勤於王事的皇帝,也就朱元璋和朱棣二人。
儘管朱棣設立了內閣,但當時的文官還沒有形成權力集團。朱棣駕崩時,給明仁宗朱高熾留下了完美的“三楊”內閣;明仁宗只在位一年,臨終時又向“三楊”內閣託孤。
即位的明宣宗朱瞻基也算賢明,倚靠“三楊”內閣處理政務也算得體;但是他喜歡鬥蟋蟀,沒有朱元璋、朱棣那樣勤勞。
而此時的內閣擔負著託孤的重任,進一步擴大了權力,迅速形成了權力集團,甚至出現了所謂的“票擬”,直接分割了皇權。
為了平衡文官集團,也為了分擔自己的任務,明宣宗決定倚靠太監的力量。
但是之前由於有朱元璋的祖訓,宮內的太監全是文盲。於是宣德元年,明宣宗下令設定“內書堂”,專門教導太監讀書識字。
從此,朱元璋辛辛苦苦集中到皇帝一身的權力,在他去世後三十年內就被分割了。
明宣宗設立的內書堂直接埋下了禍根。
大太監王振就是在這個時候入宮的,並且憑藉自己有一些文化水平迅速獲得重用,並且得到了太子朱祁鎮的青睞。
宣宗駕崩之後,朱祁鎮即位,是為明英宗。
在王振的教唆下,英宗疏遠文官集團,且遭遇土木堡之敗,直接導致明朝由強盛開始衰落。
朱元璋的立國制度十分理想,在他自己看來也十分有效。
但是毫無疑問,他創立的制度是有缺陷的,有些部分違揹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明朝到了末年,各種問題層出不窮,集中爆發。這裡面有後世之君的責任,但也有朱元璋他本人的責任。
他自己親定的戶籍制度與明末的大規模流民有直接關係。
如果後世之君也都能像朱元璋和朱棣那樣勤勤懇懇,且忠實貫徹朱元璋的制度,那麼明朝滅亡也是不可避免。
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國家需要不斷改革以適應新的國情和新的生產力水平。
朱元璋若是在天有靈,想必也能明白這點。
後世之君的一些違背祖訓的做法也是情有可原。
但是他本人最在意的一點毫無疑問就是對權力的絕對擁有和絕對控制。
即便將來後世之君中有昏庸無能之輩,其才德不足以匹配絕對的權力,那也是人力不可強求。
可是朱元璋如果知道自己駕崩才三十年,皇帝的絕對權力就被打破,而且不是因為宣宗昏庸無能,而是因為想偷懶,朱元璋肯定能被氣的詐屍。
明王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一統的王朝。
對於這個朝代,開國皇帝朱元璋的殘忍嗜殺;後續皇帝中劣跡者多,明武宗的荒**爛;嘉靖皇帝的煉丹成仙;萬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理政;熹宗皇帝愛好木工,信用大宦官魏忠賢;崇禎皇帝的多疑猜忌;就是開啟了仁宣之治的明宣宗也酷愛鬥蟋蟀。
高壓殘酷的特務統治,特務機關數量之多,是歷朝之最,諸如錦衣衛、東廠、西廠等;明朝末年大宦官魏忠賢對東林黨的殘酷清洗。
仔細盤點歷史,明王朝是被嚴重誤讀,甚至是蓄意拉黑的朝代。
真實的明朝是這樣的,明朝是推翻元朝的異族統治,代元而起,兩宋之後強悍的中華漢族王朝。
明朝的統治延續276年,如果不把東西兩漢、南北兩宋相加,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僅次於唐朝的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