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1044 建奴向天地會求救】,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診病方法和藥物、針灸、手術等治療方法。
《詩經》是中國現存文獻中最早記載有藥物的書籍。
現存最早的中醫理論典籍《內經》提出了“寒者熱之,熱者寒之“,“五味所入“,“五臟苦欲補瀉“等學說,為中藥基本理論奠定了基礎。
現存最早的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是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了先秦以來豐富藥學資料而成書的。
本書載藥365種,至今尚為臨床所習用。它的問世,標誌著中藥學的初步確立。
在大多數國人印象中,中醫診斷簡單,無非是用中草藥治病,或者經絡脈象及針灸等治療。事實上,這種認知極為偏頗。
中醫同樣重視臨床醫學,比如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也重視外科手術,比如三國時華佗已開始使用全身麻醉劑“麻沸散“進行各種外科手術。
時至晉代,中國醫學各科的專科化已趨成熟,並傳入國外。這一時針灸專著有《針灸甲乙經》;《抱朴子》和《肘後方》是煉丹的代表著作;製藥方面有《雷公炮炙論》;外科有《劉涓子鬼遺方》;《諸病源候論》是病因專著,《顱囟經》是兒科專著;《新修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藥典;眼科專著有《銀海精微》等等。
另外,唐代還有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王燾的《外臺秘要》等大型方書。
明代時有一批醫學家提出把傷寒、溫病和溫疫等病區分開。
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
到了清代,溫病學說達到成熟階段,出現了《溫熱論》等專著。
希臘古典醫學是西方的古代醫學源頭之一,與中醫的哲學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強調傾向於從統一的整體來認識機體的生理過程,可惜幾乎斷了根。現代西醫的源頭起源於阿拉伯醫學。
阿拉伯人對醫學的重視。公元7世紀起至其後的一、二百年間,阿拉伯人建立了阿拉伯帝國,其包括醫學在內的科學、技術及文化成就,即使在帝國之後相當長一段時期內,仍然保持領先地位,直至到歐洲的文藝復興。
大大推動了那個時代的醫學進步和發展,甚至是現在的世界的主流醫學---西醫學。
直到17世紀以前,阿拉伯人拉齊茲《醫學整合》和伊本?西拿《醫典》等醫學著作,一直被用作歐洲醫學院的教科書。
拉齊斯(865-925)又作拉齊,著名醫生和化學家,巴格達醫院院長,在外科醫術中有很高的成就,串線法就被認為是他發明的。
是他最重要的著作,內容十分豐富。它不但總結了當時從希臘、波斯、印度吸取的醫學知識,還增加了許多新的東西。
伊本?西拿發現了肺結核是一種傳染性疾病,闡述了胸膜炎和多種神經失調症,他把心理學應用於醫學治療,他還發現汙染水和土壤可以傳播疾病。
他的《醫典》內容十分豐富,記載了760多種藥物效能和臨床經驗,代表古代阿拉伯醫學的最高成就。
他不但採用了希臘、印度的藥物,還收載了中國產的藥物。他還採用了泥療、水療、日光療法和空氣療法。在診斷方面,他很注意切脈,他將脈搏區別為48 種。
從12世紀到17世紀,這部書被西方醫學界看作權威著作,本人也被歐洲人視為“醫王”。
這一時期,大量阿拉伯醫學被翻譯歐洲各國文字,中國醫學也被阿拉伯傳入了西方。
事實上,中世紀歐洲醫學乏善可陳,因為發源於2500多年前古希臘的古代西醫幾乎斷了根,再加上宗教的影響導致巫術盛行,醫院是宗教性質的且大部分醫生是牧師,對醫學的理解依賴於宗教信仰多於依賴科學基礎,從而在整個中世紀幾百年間歐洲大陸死亡達到2億人。
直到伊本?西拿的醫典傳入西方世界,給他們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並最終促成了早期現代醫學的產生。
隨著歐洲文藝復興的興起,西醫逐步由經驗醫學轉變為實驗醫學,以建立人體解剖學為標誌,17世紀實驗、量度的應用,使生命科學開始步入科學軌道。
其標誌是哈維發現血液迴圈。隨著實驗的興起,出現了許多科學儀器,顯微鏡就是其中之一。
此外,牛痘接種發明,使人們認識到免疫學。歐洲從樹皮中提煉金雞納霜用於治療對當時人類威脅最大的瘧疾,在19世紀初期,一些植物藥的有效成分先後被提取出來,到19世紀末合成阿斯匹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