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424 秋天種芝麻,老死不開花】,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授工部啟心郎。六年,上以大淩河新附人眾,計國中無問官民,計口儲糧,有餘悉輸官,視市值記籍,徐為之償;有餘糧不輸者,許家人告發。繡錦、鳴佩疏言:“民有餘糧,孰肯輸之官?縱令首告,有仇則訐,無仇則隱,所得必少。且民不敢以糧入市,新人糧不足及舊人之無糧者,皆無所於糴。不若出令,無問滿、漢、蒙古官生軍民,人輸糧一斗。有糧者固易辦,無糧者人出銀二三錢,糴以輸官,亦無大損;其有餘糧原輸官者,獎以升賞:此兩便之術也。”
楊方興字浡然,漢軍鑲白旗人,清初大臣。初為廣寧諸生。天命七年,太祖取廣寧,方興來歸。試中舉人,授牛錄額真銜,擢內秘書院學士。性嗜酒,嘗醉後犯蹕,論死,上貰之,命斷酒。
這幫人都是為大金國(滿清),費盡心血,立下大功的人啊,但是有意思的是,後來居然上了乾隆讓人編寫的《貳臣傳》。
《貳臣傳》是乾隆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正式提出編纂的。《貳臣傳》分甲乙兩編,附錄於《清史列傳》卷78、79兩卷中,共收錄了明末清初在明清兩朝為官的人物120餘人。
在經歷了清初的動盪之後,到了乾隆時期,滿清政權已經建立百年,其統治已經非常鞏固。在這種情況下,乾隆帝為了進一步鞏固統治,緩和民族矛盾,瓦解民族意識,達成統一思想,在大力表彰忠臣(即在明末清初因抗清遇難的明朝官員)的同時,下令編纂《欽定國史貳臣表傳》即《貳臣傳》。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底,在詔令國史館修編《明季貳臣傳》時,乾隆帝已經明白無誤地把對“大清”有赫赫功勳的洪承疇、祖大壽、馮銓等一批人打入另冊,其意在於“崇獎忠貞”,“風勵臣節”,詔曰:“因思我朝開創之初,明末諸臣望風歸附。如洪承疇以經略表師,俘擒投順;祖大壽以鎮將懼禍,帶城來投。及定鼎時,若馮銓、王鐸、宋權、金之俊、黨崇雅等,在明俱曾躋顯鐵,入本朝仍忝為閣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夢庚、田雄等,不可勝數。蓋開創大一統之規模,自不得不加之錄用,以靖人心,以明順逆。
今事後憑情而論,若而人者皆以勝國臣僚,乃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受命,輒復畏死幸生,忝顏降附,豈得復謂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長足錄,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復叛之李建泰、金聲桓,及降附後潛肆詆譭之錢謙益輩,尤反側僉邪,更不是比於人類矣。
朕思此等大節有虧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勳績,諒於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後人,原於既死。今為準情酌理,自應於國史內另立《貳臣傳》一門,將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蹟,據實直書,使不能纖微隱飾,即所謂雖孝子慈孫百世不能改者……此實乃朕大中至正之心,為萬世臣子植綱常!”
乾隆四十三年二月,乾隆帝又頒發諭旨說:著交國史館總裁,於應入《貳臣傳》諸人,詳加考核,分為甲乙二編,俾優者瑕瑜不掩,劣者斧鉞凜然。於以傳信簡編,而待天下後世之公論,庶有合於《春秋》之義焉。
乾隆帝以忠君為標準,在上諭中把降清的明朝官員均稱為“貳臣”。乾隆指出:這些人“遭際時艱,不能為其主臨危授命”,從封建道德出發,實在是“大節有虧”。這些人儘管為清朝作出了貢獻,其子孫甚至還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標準衡量,他們是不完美的。
“所以至有二姓者,非其臣之過,皆其君之過也”。這些貳臣降清以後,又分兩種情況:一是對清朝赤膽忠心,積有功勳,二是毫無建樹。因此,乾隆要求對貳臣們區分對待,將前一種人編入甲編,後一種人編人乙編。這樣的意思,反映了乾隆的精明之處,使乾隆繼續堅持了忠君的標準,把效忠清朝的降官列入甲編,可以使這些人的後人感到乾隆通情達理,減少了牴觸情緒。而對那些對明清都不盡忠的降官列入乙編,就更加證明了編輯《貳臣傳》的必要,容易與漢族知識分子得出共識。
1、在明朝是低階官吏,降清以後因忠貞效力得以高升。例如李永芳。他是明萬曆時撫順所遊擊,在努爾哈赤起兵伐明,進攻撫順時降清,成為明朝在職官員中降清的第一人。此後,對後金忠心耿耿,併為後金的軍事行動獻計獻策,功勳卓著。其子孫亦為清軍的重要將領和官員,深得歷代皇帝的信任(乾隆曾加封李永芳的四世孫李侍堯為滿洲都統,其駁斥吏部“滿官不授漢軍”的理由之一就是“李永芳孫,安可與他漢軍比也?”可見李永芳在清朝的影響)。但對李永芳降清一事,乾隆說:“律有死無貳之義,不能為之諱。”,因此李永芳還是屬於貳臣。類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