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260 找到買糧食的管道】,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依地勢進行有效的抵抗,收復失地,使外部勢力難以立足。

因此漢族很難將勢力長駐於朝鮮半島。

大明是一個陸權國家,一個內向封閉型國家,沒有什麼海權意識。

在封建時代,衡量一個地方值不值得打的標準就是這個地方適不適合種地。

朝鮮半島產的糧食能勉強養活自己就不錯了,遇到災荒年還得救濟他,純屬是浪費糧食。

費力九牛二虎之力打下來也沒什麼好處,因此被明太祖列為不徵之地。

韋寶也不知道該不該給太祖給個贊?

這是該拿‘諾貝爾和平獎’了呀。

大明之初,要拿下朝鮮,其實是分分鐘的事情。至少韋寶是這麼看的。連蒙古鐵騎都被趕到漠北去了,何況……

當然,朝鮮的統治者也比較聽話,意識到身邊龐然大物的天朝存在,大部分時候還能安心做個小弟,稱臣納貢,送點人參送幾個美女。

就算打下了朝鮮,這個地方對統治者的意義無非也就是這兩樣。

因此對於統治者來說能控制住朝鮮就沒必要非把它划進領土,區別不大。

在韋寶看來大明跟之前的朝代一樣,也是沒有什麼領土意識的,很多時候都是雙方心裡預設這是你的,那是我的,不像歐洲人必須一個山頭一個水溝地劃清楚。

中國勢力第一次正式進入朝鮮是漢武帝派兵消滅衛滿朝鮮設定四郡後,正式將朝鮮半島北部納入中原王朝統治範圍。

但是隨著漢王朝的滅亡,魏晉的衰落,朝鮮人不斷反抗,最終將中國勢力驅逐出朝鮮,逐漸形成高句麗、新羅和百濟三國,史稱“三國時期”。

唐後期,朝鮮半島趨於統一,不過也抵擋住了日本的侵略究其原因,在農業文明時代,朝鮮半島遠離中原文明核心區。

從華北平原到半島,陸路要經過遼西平原、千山山脈、長白山脈,穿越鴨綠江,進入朝鮮半島。由於戰場遠離本土核心區,需要龐大的後勤做支撐。

極為消耗國力,加上冬季嚴寒,可用時間有限,中原王朝需要速戰取勝。

一旦高句麗據險而守,中原王朝不能迅速擴大戰果,很容易進退失據。

鑑於隋唐傾國之力仍難以征服朝鮮半島,且朝鮮半島多山,平原狹小,征服的成本與收益不成比例。

後世中原王朝便沒有再次試圖征服朝鮮。

而朝鮮半島政權也樂於與中原王朝保持名義上的藩屬關係,實質上保持獨立。

日本首次顯露出對朝鮮半島的興趣,在白江口之戰中。

中國介入,唐與新羅聯軍大敗日軍,此戰至關重要,奠定了東北亞基本格局直至近代。

日本於明朝萬曆年間再次入侵朝鮮失敗,則是將近一千年之後的事了。

縱覽朝鮮半島歷史,以中國為代表的大陸文明曾試圖征服朝鮮半島,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失敗後放棄。

之後則幫助朝鮮半島抵抗來自海洋方面的威脅。

主要是小本,到了近代,小本又和美洲強國糾集在一起,小本子三次入侵朝鮮。

到了二戰之後,朝鮮半島在俄、中、美、小本子成為四個大國縱橫捭闔之下,更是情況複雜。

儘管半島政權巧妙周旋始終意圖保持獨立,但是地緣的特殊性使得任何一個政權都無法迴避強鄰對半島的巨大影響。

總的來說,朝鮮扮演的小弟角色,還是最‘真’的。

明朝時期,高麗和大明文通語不通,他們使用的文字是漢字,語言則有自己的發音。

這是大多數底層朝鮮老百姓,高層當官的朝鮮人,大多數會講漢語,雙方交流很方便。

會講漢語,在朝鮮是高大上的事情。

漢語和漢字是官方通用語言。

由於當時朝鮮上層階級的官員貴族們和正式書籍文字仍然使用漢文。

朝鮮人自己弄出來的諺文因多在沒有受過正規教育的朝鮮人群中使用,而被兩班抵制。

朝鮮人弄不清,或者開始逐漸忘記小弟角色,是二十世紀初期朝鮮被日本吞併後,由於受到日語的影響,韓文字開始與漢字並書,並且此時的“韓漢混寫文”成為了書寫朝鮮語的主要方式。

韋寶嚮往了一番朝鮮的風貌之後,淡然對林文彪道:“知道了!這事,你負責吧。他說了,最快多少時間能將糧食運來嗎?需要預付定錢嗎?”

“最快半個月內,不用付定錢,他知道我們天地商號有實力,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