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36 老野豬皮努爾哈赤】,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州馳援,你接替阿敏為總指揮,至於接著打,還是撤軍,你決定吧!”努爾哈赤終於做出了一個算是能下臺階的決定,並沒有同意馬上撤軍,而是再試著打一打看。
其實這更像是一個縮影,建奴對大明用兵,一直都是這麼打一打看的態勢,試著試著,就將地盤越打越多!
“是,父汗!”皇太極大喜過望,屈膝跪地接旨。阿拜塔拜都是他的兄長,父汗這是頭回對他放權。
皇太極一直覺得自己是眾兄弟當中最有才幹的,一直弄不懂為什麼父汗不肯重用自己。
一方面跟他二十出頭的年紀有關,還太年輕了一些,另一方面,與皇太極喜愛多爾袞有些關係。
皇太極自少年起常隨父兄狩獵和征戰,騎『射』嫻熟。
萬曆四十年(1612年),從父出征海西女真烏拉部,克六城。
在逐步完成統一女真各部的基礎上,皇太極幫助他父親努爾哈赤建立了新的後金國家。
努爾哈赤一度想立長子褚英為儲,但是褚英揹著努爾哈赤做了很多違反其願望的事,甚至『逼』迫皇太極等也跟他一起行動。
皇太極等向努爾哈赤揭發了褚英的陰謀,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努爾哈赤將褚英幽禁,兩年後又毅然處死了他。
從此皇太極進一步得到了信賴。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整合正黃、正白、正紅、正藍並加鑲黃、鑲白、鑲紅、鑲藍,正式完成了軍政合一的八旗制。
皇太極被任命為管正白旗的貝勒。
後金命元年(明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大金國(史稱後金),稱大汗,任命次子代善為大貝勒、侄子阿敏為二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為三貝勒、八子皇太極為四貝勒簡稱四大貝勒。
命三年(明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努爾哈赤下定決心要對明朝發動進攻,但是具體怎樣行動,卻議而未決。
皇太極獻上一計。他提出先打撫順,“撫順是我出入之處,必先取之”。並建議利用明朝守城遊擊李永芳要在四月八日至二十五日大開馬市的機會,派遣五十人扮作馬商,分成五夥,入城為市,繼之由他親自帶領五千士兵夜行至城下,裡應外合,兩面夾攻。
努爾哈赤欣然接受他的建議。四月十三日以“七大恨”誓師徵明,結果大獲勝利。
撫順之戰是後金與明朝的第一次大戰,對後金以後的發展影響深遠,皇太極的獻計獻策及親臨戰陣,對後金的勝利有決定『性』的作用。
撫順兵敗城陷的訊息傳到明都,“舉朝震駭”,多年不理朝政的明神宗驚呼:“遼左覆軍隕將,建州勢焰益張,邊事十分危急”。
為了置後金於死地,明朝於命四年(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聯合女真葉赫部及朝鮮王朝,發動了著名的薩爾滸大戰。
後金軍進至薩爾滸與明軍大戰。繼而北向迎擊開原總兵馬林一路明軍,途中皇太極又打敗了杜松軍的後營遊擊龔念遂、李希泌。在西、北兩路已勝,準備轉戰東路時,皇太極緊跟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之後,趕赴前線。明總兵官劉鋌力戰而死。另一路明軍在李如柏率領下,未及交鋒,狼狽逃回。
薩爾滸之戰是後金與明朝的第一次大決戰,皇太極為贏得此戰的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這一次,努爾哈赤將皇太極放在阿敏和莽古爾泰等人之上,是軍事權力上的一次微妙變化,和以前幾次,大不相同。
明努爾哈赤官方認可了皇太極的才能。
正白旗是八旗中的精銳,從後金立國之後,從未一敗。
皇太極當即點兵點將,次日便辭別努爾哈赤,出發。
“父汗,我也想和哥哥們一樣去打仗!”握著努爾哈赤的手的,年僅12歲的多爾袞的聲音,還稍顯稚氣。
努爾哈赤一笑:“每次父汗出征,不是都帶上你了嗎?你抓緊學習武藝兵法,將來,這龐大的大明,就是你施展才華的戰場!”
“是,父汗!我一定不會讓父汗失望!”多爾袞堅定道。
努爾哈赤『摸』了『摸』多爾袞的腦袋,緩緩點零頭,看著皇太極等人帶著大軍遠去的方向,盼著能順利拿下金州城。
他倒不是一定認為先打『毛』文龍一方的勢力,比先打遼東勢力和蒙古人為上,只是前面做出了這種決定,作為位高權重者,面子上抹不開。
事實上,已經年近七旬的努爾哈赤近來越來越固執,且時常感到乏力,這都是人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