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325 韋家莊的工業初起步】,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在英格蘭一個叫巴羅代爾的地方,人們發現了一種黑色礦物——石墨。
很快,當地的一些牧羊人發現,可以用石墨在羊身上畫上記號。
受此啟發,人們把石墨塊切成條拿來寫字和繪畫。
但石墨條很容易弄髒手,而且容易折斷。
1662年在德國紐倫堡市建成世界上第一家鉛筆廠——施德樓鉛筆廠。
後來德國人F·卡斯特在紐倫堡市建立了法泊·卡斯特石墨鉛筆廠,採用硫磺、銻等作粘結劑與石墨加熱混合製造鉛芯,使石墨鉛筆桿製造技術前進了一大步。
法國N·J·康德首次採用水洗石墨的辦法,使石墨的純度提高,並用粘土將石墨粘結制成筆芯,此法被稱為康德法。為鉛筆工業奠定了基礎。後來,法國化學家孔德經過反覆試驗,改用黏土作增固劑,製出的筆芯比原先還要堅實耐磨,而且這種方法適用於任何石墨礦,直到2020年仍在使用。
美國有一位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在刻有凹槽的木條中,嵌一根黑鉛芯,再把兩根木條對拼粘合在一起,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鉛筆桿。
1761年,德國化學家法伯爾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先把石墨礦石研磨成粉末,用水沖洗去雜質,獲得純淨的石墨粉;接著,他又在石墨粉中摻入硫磺、銻、松香等物質;然後再將這種混合物加熱凝固,並壓制成筆的形狀,這是鉛筆最早的雛形。
經歷百年的發展後,此時的“鉛筆”進入了其自身演變的初級階段,木製鉛筆改出現,成為“鉛筆”的半成品,市場上主要為此類鉛筆桿,使用者需要經過再次削制才能使用。
以後世的眼光來看,孔德發明的“鉛筆”實際上還只是鉛筆芯。
給鉛筆芯套上木杆“外套”的任務,是1812年,美國一名叫威廉·門羅的木匠完成的。
門羅發明的機械可以切割出長5至18厘米的標準化細木條,並能在細木條中間挖出一條剛好適合鉛筆芯的凹槽。
將鉛筆芯放入槽內,再把兩條木條對緊、粘合,這就製成鄰一支現代意義上的鉛筆桿。
直到韋寶所在的後世,這仍是製造普通筆改標準流程。
這不是軍事工業,沒有多少科技含量,所以三個‘熱衷穿越巨’兄弟查詢的資料完全適用,韋寶也沒有經過多大波折,一個早晨就將一大桶料配好。
一部分人制作鉛筆芯,他自己琢磨著讓鐵匠和木匠生產兩片式的製作鉛筆外殼的木工機械。
這是手動式機械,因為有了火柴廠的摸索發展,這種手動機械已經不是難題,稍微更改尺寸,同樣也能使用於製造鉛筆。
中午在軍工署的食堂隨便吃了一碗飯,下午,韋寶便將第一支鉛筆,這個時代的第一支鉛筆弄出來了。
“除了咱們這裡,世界上的其他地方要製作鉛筆,至少還得一百五十年!”韋寶一邊用鉛筆書寫,一邊自通道。
雖然書寫的不是很流暢,料攪拌的不均勻,或者是原料配置比例不均勻,但並不影響書寫,韋寶已經十分滿意了。
“別人就是過兩百年,也未必能做出來吧?”過來觀看的鄧二鮮嘖嘖稱奇,“光是拌料,就用到了好些化學輔料,這些輔料又需要很多化合工藝,別韋家莊之外,就是我,沒有幾功夫,也記不下來這麼多步驟。”
韋寶聽了二鮮的話,微微一笑:“不要驕傲。”
“有了這東西,咱們就不愁給那麼多人學寫字,找墨汁的問題了,否則製作油墨都得好些人手。”王秋雅感嘆道。
“不但能省下油墨,還能省去不少紙張,等會試著做橡皮擦!這些筆跡,是能擦掉的,一張紙,可以反覆用很多次!”韋寶答道。
“還能擦掉?”
幾個妹子像是聽書一般抱著嘴巴,她們‘驚悚的’表情又惹得韋寶一笑。
韋寶找了個木工,讓他做主事,負責挑頭營建鉛筆廠。
那跟著韋寶做事的木工大喜過望,暗忖跟著公子幹半活,便撞了大運了呀,從此自己是主事了嗎?驚喜的要給韋總裁跪下磕頭,不住道謝。
韋寶呵呵笑著讓那人起來,再不讓他起來,估計下面就是賭咒發誓,願效犬馬之勞云云了,“你先做著,只是試用期,跟工人們一樣,做的不好,隨時被人頂替位置。有什麼困難和想法,可以隨時找工業局的主事反應。”
“是,公子,我這條命不要了,也一定做好!”那人著,紅了眼圈,傻子也知道能負責一個廠子,意味著啥,他的人生,瞬間改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