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895 閒得慌的吳三桂】,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可惜遼東這一塊,現在在韋寶看來有點小了。
而且,雙方兵種單一,戰略騰挪空間又小,很難打出多少花樣。
八旗的最大優勢就是作戰經驗豐富,訓練度能夠得到保證的滿洲軍戶,聽命於愛新覺羅家,以搶錢搶糧為目的的大地主私人保鏢團。
所以以本質而言,八旗就只是軍隊組織方式的不同,沒有多厲害。
只要明軍能夠達到寶軍的後勤補給和訓練量,明軍也一樣能依靠對等的兵力,把八旗軍防守的死死的。
甚至騎兵對步軍的天然優勢也沒多大影響,主場作戰很容易將八旗軍的這種優勢淡化掉。
在建奴早期,其實女真人有一陣子是被棒子攆得到處跑的。
後金崛起的時候恰逢遼東軍備頹廢,而棒子們開始頹廢,隔壁的林丹汗又跑去信黃教了,就顯得女真好像特別厲害。
其實就跟歐洲的哥薩克一個水平,作戰勇猛彪悍是真的,但跟世界一流水平的歐洲軍隊相比就不行了,只能打打大明的民兵。
在原本的歷史中,即便是最強盛時期的建奴八旗兵,依然被由大量西南土兵組成的川軍和戚繼光留下來的浙兵打的難以招架。
這兩支軍隊太能打,直到彈盡糧絕後,後金軍才依靠數量優勢把這兩支軍隊給廢了。
如果有良好的後勤補給,有健康的朝廷排程,大明隨時能訓練出一支能抵禦建奴的精銳大軍,一兩年足矣。
韋寶甚至都不用一兩年,寶軍建立的頭一年就能正面硬撼建奴,當時寶軍還沒啥火器呢,只有最簡單的手榴彈而已。
在原本的歷史中,
明末清初,八旗軍在野戰中失敗的戰例,也是不少的。
有1652年的衡州之戰,1661年的廈門之戰, 1678年6月的永興之戰等。
永興之戰,吳三桂軍先在永興城外的河外營重創清八旗軍,隨後又乘勝包圍永興城。
若非吳三桂病故,永興城內的八旗軍將會很大機率被全殲。
而穆佔所部的八旗精銳幾乎全在永興,該部若被成建制殲滅,整個湖南戰場,清軍、吳三桂軍的力量對比都可能發生改變。
吳三桂軍起兵反清後,很快攻佔湖南,以常德、長沙、嶽州、湘潭、衡州為戰略據點,又以長沙、嶽州為戰略重點,派駐重兵精銳,各達數萬人。
吳三桂特派他的侄兒吳應期守嶽州,抗拒江北荊州清軍;大將馬寶等守長沙、萍鄉、醴陵,以拒江西清軍。
後以衡州為都城,其心腹大將女婿胡國柱、夏國相及吳國貴等皆聚守衡州。
吳三桂不時地前往長沙坐鎮,以鼓舞其將士士氣。
嶽州位湖南東北部,北隔長江,與湖北相望,佔據著戰略位置。
長沙是吳軍的糧食基地,嶽州等處糧餉“全賴長沙水陸運送”,吳水軍所需鳥機船也在長沙製造。
嶽州與長沙互為依存,皆不可失。
吳三桂對長、嶽兩城一直時刻給予關注,以兩處恃洞庭湖與湘江之險,有水陸之便,設水師、列象陣,與陸軍相配合,配備大量火器、火藥,掘重壕,挖陷坑,設木樁,構築堅固工事,護衛全城。三桂以一切可用的手段來不斷加強長、嶽的防禦,自視為固若金湯,堅不可摧。
從康熙13年,1674年至15年,1676年的下半年,康熙不停調兵遣將,多次進攻嶽州與長沙,均遭失敗。
但康熙帝沒有氣餒,必欲奪取長沙,嶽州。這期間,他陸續從其他戰場增調軍隊,投入長、嶽兩處。
當圖海平定陝西、甘肅,康熙帝馬上下令,停止征剿漢中與興安叛軍,以便把主力投入到主要戰場,指令圖海統率精兵赴湖南助剿三桂。
圖海以陝甘初定,不宜離開,推薦勇將署前鋒統領穆佔,實授都統之職,佩“徵南將軍”印,統領原撥給陝西每佐領騎兵5人、再增撥每位領護軍2人,簡選新降的總兵官王好問所屬精兵兩千,還有現在湖南的瑚什巴等所率每佐領兵,都交付穆佔統率,速赴湖南。
穆佔奉命疾行,於康熙15年,1676年12月抵荊州,大將軍順承郡王勒爾錦又增撥在荊州的滿洲、漢軍、邊外蒙古、綠旗兵共6000餘人,率領赴嶽州、長沙。
次年,康熙16年,1677年正月11日,抵嶽州,22日由嶽州赴長沙。
同年2月初,調都統鄂鼐,付以“討逆將軍印”,令其統率舟師赴嶽州。
經屢次徵調,清兵在長沙及其鄰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