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749 韋大人要幫魏忠賢扳倒恩師】,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人並給予支援,扳回遼東戰場的頹勢,撫平北方農民因災造反的危機。

跟前輩王振之流比起來,不得不說魏公公的才幹確實高出了一大截,即使跟一般的內閣大臣比起來其實也有卓越之處。

拋開黨同伐異這些朝堂政治不可避免的“錯誤”不講,魏至少是個效率極高的注重實用主義的幹練能人。

東林黨回憶錄裡說魏本人很愚鈍,大多數點子都是他周圍的人出的。

崇禎上臺後,與魏忠賢比,疑心重也就算了,關鍵收不到稅,滿朝東林士官大多富的流油,科舉的排名都是比銀子多少的。

此時一個衣服打補丁的皇帝空降下來,突然要搞一場無人配合的反貪運動,滿朝官員從剛開始的不寒而慄變成後期的笑而不語,一個個都成了影帝。

下面的百官冬天炭敬、夏天冰敬、各種紅白喜事都是搜刮漫天,可是在皇帝面前愛裝清廉。

朱由檢像個孤獨的觀眾一樣,深深蒙在東林黨上演活劇的一面爛鼓裡。

更別提東林黨的大本營,江南的稅收了。

可惜他們不知收斂,戲演過頭了,正劇變成悲劇。

魏死後,遼東的形勢再次退化到了萬曆末年的水平並持續惡化,財政困難的同時,崇禎皇帝疑心重,且在議和主站的意見中間搖擺不定,先是拋棄孫承宗,然後將袁崇煥凌遲。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沒了將軍,下屬官兵們只能乾瞪眼,遼東的關寧防線由強轉弱、節節敗退的局面再難挽回。

袁崇煥督師遼東時,積極研究關外地勢民情、八旗軍作戰技倆,提拔趙率教、祖大壽、何可綱、滿桂等勇將。勤於操練,多次整治軍紀,與士兵同甘共苦。

努爾哈赤兵敗寧遠,為袁崇煥大炮所傷,旋即不愈而死;寧錦之戰,為父報仇的皇太極小伎倆用盡,卻一點便宜沒撈著。

可惜的是,這位屢次擊敗後金軍隊的功臣良將,在成功保衛北京後居然立即被崇禎羅織罪名下獄,一生從無敗績的大明薊遼督師被凌遲處死。

袁崇煥的功過,歷史上評論好壞參半,疑點重重,特別是誅殺毛文龍事件詬病甚多,是個複雜人物。

袁崇煥剛剛提出的“五年復遼”計劃成了泡影。

袁崇煥死後,他提拔的人中除祖大壽無奈投降後金外,餘者皆相繼戰死。

精心培育的關寧鐵騎死的死,降的降,最後只剩了少部分兵力儲存在山海關的吳三桂手中。

袁崇煥死後,皇太極認識到人數劣勢和裝備劣勢,於是廣幕各族勇士,創立蒙古八旗與漢軍八旗,並任用毛文龍的得力手下孔有德製作大炮。

天下第一勁旅的名號最終歸屬於善於吸納各族精英的八旗軍了。

反過來看北京城的金鑾殿上,沒有了閹黨的制衡,東林黨忙著剷除閹黨,也提不出保增長、搞基礎建設拉動經濟的辦法,整日提些看似有理,實際荒唐的建議。

有人居然提議裁掉佔用開支很小的驛站,陝西米脂的李自成作為驛站職員的鐵飯碗工作瞬間丟了,沒飯吃咋辦?造反。

李自成入關中後,取長安,北上輕易擊破太原、大同等軍事重鎮,直到百萬民軍圍困北京時,李自成仍然承諾要三百萬銀子,封個王就退兵,並答應幫崇禎剿滅滿清。

可此時滿朝官員仍然沒一個願意出錢的,崇禎終於明白了,他怒了,國家居然毀在這群“吝嗇”官員之手。

1644年三月十九日,城破,崇禎吊死煤山。

臨死前崇禎哀嘆“朕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噴出了“雖朕薄德藐躬,上幹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之類的話。

崇禎無非找個託辭洗刷自己的過失與無能,想想此前的幾年裡,為了找墊背的,平寇無力時,殺了多少兵部尚書?稅收捉襟見肘,換了多少內閣首輔。

在李自成攻克北京近郊時,崇禎先是聽太監曹化淳評價:“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

然後,又想到十七年前兄長天啟的臨終囑託:“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已經有所悔悟,於是秘密收葬魏忠賢遺骸,專門祭奠之。只可惜大廈將傾,悔過已晚。

京師淪陷後,滑稽而意想不到的一幕上演了:在京的東林黨眾人本來翹首期盼著伺候新主子,結果卻幾乎統統被李自成、劉宗敏抄家、拷掠、暴屍於街頭,少則幾萬兩、多則幾十萬兩的銀子從各大臣的家中抄出。

崇禎為了籌集軍餉剿匪,他自己節衣縮食,節衣縮食,乃至把宮裡的金銀器皿、大殿裡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青春夢未老

軒樟

鐵血天驕

我的傷心誰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