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875 朱由校少有的霸氣時段】,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給韋愛卿看一看朕的手藝。”
“很好啊,老奴覺得陛下的想法很好。”魏忠賢滿面堆歡道:“眼下建奴剛剛被大敗,關外太平,陛下在此大勝之際前往山海關,一來可以表示對韋大人的恩寵,二來可以順帶閱兵,讓邊關將士感受陛下對他們的關愛。”
“好!那就這麼說定了!”朱由校見魏忠賢也支援自己的想法,不由的大喜,他每次出宮,只能在京城周邊的皇家獵場走走,上林苑管的幾處獵場都太小了。
“那可要恭喜陛下了,陛下好些日子沒出宮了,這個時候剛好,雖然有點冷,卻尚未下雪,要是一下雪,就那兒也去不成了。”客巴巴錦上添花道。
客巴巴對韋寶幫助意圖其實是要強於王體乾的。
客巴巴同樣收了十萬兩紋銀,但客巴巴不存在提防什麼,不怕人知道韋寶賄賂她,反正客巴巴與魏忠賢,與皇帝都是綁在一起的。
不像王體乾,還得想著給自己留一條退路,不想表現的與魏忠賢太親近,尤其是在外臣面前。
所以在魏忠賢看來,韋寶和他的關係,比王體乾和他的關係,其實還要親近點兒呢,王體乾若是拼命說韋寶的好話,魏忠賢反而更加提防。
因此客巴巴在幫助韋寶的時候,是沒有後顧之憂的。
“給韋寶封爵,不能只封伯爵,至少得是侯爵。而且得是世襲的爵祿!如此大勝,便是放在太祖手裡,都該有此殊榮!”朱由校忽然想起了什麼,補充了一句。
魏忠賢、客巴巴和王體乾都有些意外,小皇帝一向是什麼都懶得操心的人,怎麼對韋寶的事情這麼上心、
居然想的這麼細緻,都想到給韋寶封什麼爵位了?
大明朝的爵位分為宗室封爵、外戚封爵,還有一些開國功臣的世襲伯爵。
誠意伯、東莞伯、興安伯、武康伯、襄城伯、新寧伯、應城伯,這些都是世襲的伯爵。
“可是韋寶太年輕了,才只是十五歲啊。”魏忠賢道。
“朕登基的時候多少歲,十五歲怎麼了?”朱由校不悅道。
“可韋寶也只是斬殺了幾萬人,並沒有奪取重要重鎮啊。”魏忠賢小心翼翼道。
“所以先給個侯爵啊,要是韋寶這趟打下了重鎮,直接給公爵!”朱由校小手一揮,一副俾睨天下的架勢。
嚇得魏忠賢不敢再勸了。
明朝封爵制度作為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較為程式化、制度化與法制化的封爵制度,既有與歷代封爵制度相同處,也有許多獨特點。
明代封爵制度分宗室與功臣外戚兩套體制,將王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分離,是明代區別於以往朝代的一大特點;並且給勳爵只有爵號與食祿,而不再有封邑,公、侯等爵位的還將賜予鐵券,以示其功勳卓著,皇恩浩蕩。
在宗室封爵體制方面,明太祖之初,定製襲封,列爵親王、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鎮國中尉、輔國中尉、奉國中尉八等以封皇室宗親。其食祿也做了相應的規定:初親王歲祿定為五萬石,後定減親王歲祿為萬石,郡王二千石,鎮國將軍千石,輔國將軍八百石,奉國將軍六百石,鎮國中尉四百石,輔國中尉三百石,奉國中尉二百石。
在功臣外戚封爵體制方面,明朝又閱前朝之制,列爵五等以封功臣外戚,在洪武三年六月頒佈詔令:“定五等勳爵。爵正一品國公、郡公,從一品郡侯,正從二品郡伯,正從三品縣伯,正從四品縣子,正從五品縣男。”後革子、男,只留公、侯、伯三等,細分為七個等級。
這一明朝爵位變化在《萬曆會典》中已做出明確的總結“國初因前代之制,列爵五等,非有社稷軍功者不封,子男後革。”在功臣外戚封爵食祿方面也做了明確規定。並於洪武二十五年規定:“公,五千石至二千五百石;侯,千五百石至千石;伯,千石至五百石。”
同時還一併定製:“凡爵非社稷軍功不得封,封號非特旨不得予。”爵分兩種,一是隻授終身,不世襲。
二是可以世襲,世襲與不世襲,以軍功大小而定,均給誥券。
形成“宗室功臣封爵兩體制,只授爵號食祿無封邑”這一特點的成因,皇權至上高度強化的結果。儒家君臣森嚴的等級思想的影響。統治者鞏固統治的需要與個人因素。減少勳臣土地等特權,防止其權勢膨脹,對皇權構成威脅。農業經濟與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其物質基礎。
在某種程度上統治者為維護其統治,既要依靠這些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又要體現其皇室宗親高貴的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