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0810 無數個世界第一】,明鹿鼎記,軒樟,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以說明朝的巢湖水師興起於亂世之中,元朝末年,各地起義風起雲湧,元朝統治大廈將傾,都為大明水師的創立提供了條件。
身居一個大動亂時代,巢湖人俞廷玉父子並廖永安弟兄,為保護鄉里聚兵巢湖,在姥山島修船塘,訓練水師。
這支最初只為保衛家園的水軍逐漸發展壯大,成為一支群雄矚目的水上勁旅。
當時,最有實力的除了元軍之外,還有陳友諒、張士誠等人領導的起義大軍,參加紅巾軍的朱元璋是後起之秀,崛起於江淮之間。
幾支力量在長江中下游流域展開了拉鋸戰,誰能最後勝出,巢湖水師成為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
俞氏父子、廖家兄弟是歸附元朝還是倒向義軍,直接影響到中國未來數百年的歷史。
1355年,這一年是朱元璋命運的拐點。紅巾軍首領郭子興病死,朱元璋統領義軍。
大軍駐紮和縣,朱元璋決定渡江謀取南京,建立穩固的根據地,而攻取南京必經採石,欲渡長江,卻困於水師舟船不濟。
朱元璋起義以後,它主要的部隊是陸軍和馬軍,水師幾乎沒有。
沒有水師,如何揮師南下。
正在朱元璋焦灼不安之際,俞氏父子和廖永安、廖永忠兄弟致書朱元璋,俞通海三次到和縣,表示歸附的誠意。
可以想像朱元璋聽到之後的狂喜,立即講“天助我也”,發出這樣的感嘆,並且親自帶著幾個大將到巢湖,跟巢湖水師的領袖們進行會商。
兩個部隊會和,合作組成一個聯軍。
自俞氏父子廖氏兄弟歸附之後,朱元璋實力大增,一夜之間擁有一千多艘大小戰艦。
元軍聽說巢湖水師和朱元璋合作,膽戰心驚,立即派出部隊,但被打得大敗而逃,一直追到長江裡面去了,在那裡發生了一次決戰,巢湖水師一舉取勝,所以元軍殘敗的水師部隊退回蕪湖,這樣朱元璋的部隊坐著巢湖水師的戰船浩浩蕩蕩進發採石。
隨後,俞通海率部攻克採石磯,向南京進發,很快拿下南京,朱元璋改南京為應天府。但是,他面臨兩大敵人,東邊的張士誠和西邊的陳友諒,一個在太湖,一個在鄱陽湖。巢湖水師和鄱陽湖水師、太湖水師分頭決戰,都把他們戰敗,最後控制整個長江流域,統一南方,建立了明朝的根基。
從大明朝水師的演變也可以看出大明的世襲制度真的是全方位的,現在大明的水師主力都在福建,領軍的將領也幾乎全部是姓俞的人,俞大猷和俞諮皋父子都是大明歷史上響噹噹的水師將領。
但是發展到了明末這個階段,大明陸軍的變化不是很顯著,大明水師的變化卻是挺大的了。
隨著火器的大量應用,海軍戰術也隨之發生了重大改變,抗倭名將俞大猷適時提出“海戰不過是以大船勝小船,以大銃勝小銃;以多船勝寡船,以多銃勝寡銃。”
由此可見,明代的海戰很早就進入了近代的模式。
在嘉靖年間,明軍的戰船一半的戰鬥人員都使用火器。
明朝水師的裝備,主要以福船為主,誕生於福建沿海的一種船型的統稱,其底尖上闊,首尖尾寬兩頭翹。
建材主要為福建的松、杉、樟、楠木,共有六號。
海戰用的福船,是指一號和二號。
按曾在1560年取得數次大勝的抗倭名將戚繼光雲:“福船高大如城,非人力可驅,全仗風勢,倭船自來矮小如我小蒼船,故福船乘風下壓,如車碾螳螂。鬥船力而不在鬥人力”。
據《武備志》雲“用火器與浪漕間,起伏盪漾,未必能中賊。即使中矣,亦無幾何,但可假次以嚇敵人之心膽耳。所恃者有二:發射佛朗機。是惟不中,中則無船不粉,一也。以火球之類於船頭,相遇之時,從高擲下,火發而賊船焚,二也”。由此可見明朝水師船型大,幹舷高,在衝撞等近戰場合有明顯優勢。
1405年,明永樂三年,明成祖命太監鄭和率領二百四十多海船、二萬七千四百名船員的龐大船隊遠航,經過南海、東太平洋、印度洋,到達東南亞、紅海和非洲東海岸,訪問了亞洲、非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加深了大明帝國和南海、東非的友好關係,史稱鄭和下西洋。
每次鄭和下西洋都由蘇州瀏家港出發,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遠航了有七次之多。
鄭和艦隊宣揚了明朝國威,擴充套件海外貿易,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絡,展示了明朝前期中國國力的強盛,中國的海軍縱橫大洋,實現了萬國朝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