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七十四章 歌曲書,六零種田記,一甲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喬佳月聽了後也是一臉的後怕,太恐怖了。
自此,喬父對於安全問題愈發重視,堅決不同意孩子去人多、安全隱患多的地方。
而喬宏致首當其衝,被喬父抓著好一番教訓。
畢竟幾個孩子中,他最喜歡往外跑。
鄉下的孩子,都是父母放養的,少數幾個家裡看得緊的寶貝疙瘩,一般都是嘴裡吩咐幾句。
本來喬父喬母對於安全的事就常說,但這次花燈的事,讓他又把這事再三強調,就差沒讓喬宏致寫下保證書了。
喬佳月和兩個哥哥在一旁偷笑,也不說給他幫忙。
喬宏致現在年紀大了,膽子也大,確實要好好管管。
而喬父想到今年的風聲不大對,覺得還是多拘束點兒子的好。
喬宏致沒有忤逆父母的話,他分得清輕重。
沒過兩天,廣播裡傳來訊息,號召廣大幹部學習***精神。
***已經於去年去世,那會廣播裡悄無聲息,冷不丁的,他的事蹟就被大力宣傳。
又是一個陌生的窮山惡水的地方,一位人民幹部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
沒多久,公社那邊也頻繁組織各大隊學習***精神。
喬父覺得,因為之前在查貪汙腐敗、投機倒把等事,如今自然為大家展示,真正的人民幹部是什麼樣的。
真正的幹部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吃苦在前,享樂在後,心裡裝著群眾,惟獨沒有自己。
更要清正廉潔,無私奉獻,為人民利益任勞任怨,不畏任何困難。
對於這些學習,喬父都很認真,但真正怎麼做事,自然還是用自己那一套法子。
真正無私奉獻的人有,但喬父認為自己做不到。
他從來不認為工作比自己的妻兒還要重要,為別人委屈家人的人,即便外頭再成功,他也是個失敗者。
因為過年比較早,離春耕還有點時間,社員們也沒閒著,地裡沒活做,但家裡可不少。
而且大隊的菇棚、豬圈等都需要檢查、固定。
同時,開始篩選稻種育秧,如今各個生產隊的收入都不差,大家商量後,由喬父跟劉東陽交涉,買回了一大卷的塑膠薄膜。
這時候天還冷著,沒點手段保溫,秧苗就長不好。
以前都是要人工搭建低矮的草棚子,如今只要把竹條沿著秧田一插形成拱形,一排過去,再蓋上塑膠薄膜,別提多簡單了。
而且曬太陽的時候也方便,把塑膠薄膜掀開就行,真是方便又輕鬆。
四隊負責育秧的是王秀紅和幾個經驗豐富的老人,有了塑膠薄膜,他們的工作量減輕許多,對喬父很是感激。
而且這塑膠薄膜可以用個兩三年,夏天曬穀子下雨,還能拿來蓋在谷堆上防雨。
總之,塑膠薄膜用途多多,錢沒有白花。
白玉姍今年的信件比較頻繁,才三月,喬母就收到了兩封信。
而明顯的,後一封要比前一封長。
姐妹倆有特別的聯絡方式,白玉姍在信裡抱怨了下天氣和飲食,說了下婆家人的心軟。
但喬母卻看出來了,白玉姍要說的事。
說他們公社有個老師對《海瑞罷官》這部戲劇大說特說,還提了之前報紙上的文章,結果丟掉了工作。
白玉姍並不是察覺到什麼,她只是讓喬母他們小心一些,別亂說話。
禍從口出,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而喬父喬母早就知曉這個道理,他們感激白玉姍的提醒,便寫了信去感謝,順便郵寄點土特產。
他們天南地北的,彼此不知道雙方的情況,只能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臆測,然後寫信關心。
喬母和白玉姍需要的不是資訊上的交流,而是一種心理上的慰藉。
她們天各一方,無法見面,不知其他親人的境況,只能彼此安慰。
每年的三月,都要學***,而學校因為那次在公社和縣城得了獎的表演,也喜歡在這個月份排幾個節目自娛自樂。
其實他們都還有點念想,哪日公社再有匯演,高山小學的節目直接就能披掛上陣。
陳東方和白美蘭這兩年過年沒回家,前段時間特地回去了一趟,帶回了不少東西。
最惹眼的就是白美蘭帶回來的基本歌曲合集。
陳綿還特地邀請喬佳月去他們家欣賞那基本歌曲書。
喬佳月本身唱歌不行,但不代表她不喜歡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