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二百零三章 要學**,六零種田記,一甲辰,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過了元宵十五,社員們又在地裡忙起來,麥地裡要加水、施肥、除草,一刻都疏忽不得。
他們不想高山大隊今年的麥收繼續墊底,實在是太丟臉了。
與此同時,他們還要檢查去年養魚的稻田,重新修整,然後就是培育魚苗,一件件都不是輕鬆的事。
魚苗的培育可不是簡單的事,喬父問過陸愛軍,陸愛軍也不是特別清楚,如今技術都是各家吃飯的本事,怎麼可能往外說?
沒辦法,喬父只能帶著人自己摸索,不行的話再繼續買魚苗了。
嘗過了稻花魚的甜頭,如今也不需要他幫著墊付魚苗的費用,各個生產隊很爽快就結賬了。
四隊今年不打算擴大稻花魚的養殖數量,喬父倒是想在靠溪流的地方圈出一片地方,用來養鴨子。
如果試驗可行,以後又能多個收入了。
此時的吉河省,冰雪還未融化,白玉姍就收到了快遞員的包裹單子,她不用想都知道是誰寄來的。
她帶上兒子,喊上小姑子,找大隊借了騾車去了公社。
白玉姍看到那兩個體積不小的包裹,無比慶幸自己的先見之明。
“嫂子,這是你姐姐寄來的嗎?”劉一心搓著紅彤彤的手小聲問道。
白玉姍點頭,並不打算多說,“先把它們抬到車上。”
到了劉家,兩個老人忙出來幫忙,白玉姍當場開啟包裹,取出裡頭的信看了起來。
劉一心好奇地看了包裹裡一眼,卻不敢上手翻找,她這個嫂子可是個潑辣的,最討厭別人亂動她的東西了。
白玉姍把信遞給兒子,讓他看一遍,然後開始往外拿東西,不一會,地面上就擺滿了各種各樣的稀罕東西。
劉老太看了一眼,頓時感覺心跳加速,催著劉老頭忙去關院門。
劉一心偷偷瞄了幾眼,心裡想,南方的日子果然比他們要好過,看看這寄來的東西,肉、大米、掛麵等東西,全都是稀缺的物資,好大方!
不過他們為什麼寄雀麥呢?他們這邊也有種。
白玉姍收拾好東西,抓出幾顆糖果,讓劉老頭把騾車還給大隊長。
在那之前,她往每個人手裡都發一顆糖果,在剛剛過去的新年,他們都沒能吃上一顆糖。
白玉姍拿出一條魚乾,分出一把掛麵給劉老太,“娘,今個兒吃雀麥煎餅配掛麵湯,再燒個魚,涼拌野菜。”
劉老太應下了,忙把東西送去廚房收拾。
至於剩下的東西,白玉姍分門別類地收好鎖好。
是的,在劉家,是她白玉姍管家,而不是像其他家那樣由婆婆管。
劉家其他人都沒意見,沒白玉姍管家,他們的吃食根本就留不住。
“兒子,來,你也寫封信給你大姨。”白玉姍拉著兒子劉平安進了屋裡。
其實喬母還在信裡頭夾雜了錢和票券,不過她沒告知劉家。
劉家人都太老實了,禁不住其他人套話,這些錢是留著以防萬一的。
更重要的是,大姐在信裡說了,幾個外甥都讀了幾年書了,小遠都能做收音機了,而自己兒子,卻只能自己悄悄教著,沒能跟著一個好老師學習知識。
白玉姍心裡難受不已,這樣的日子什麼時候才是頭呢?她好懷念以前的生活。
然而現實就是如此殘酷,未來的幾年,她怕是要一直依仗姐姐一家接濟了。
而在海市的杜嶽平,卻沒想到事情會有這樣的發展。
小房子裡沒有什麼秘密,過年自家的飯菜香味太饞人,做飯的時候鄰居偷偷一瞟就知道了原因。
他本來想賣掉的這些調味料,但在杜奶奶的運作下,莫名成了杜嶽南特地帶回來的東西。
據說解放軍都讚不絕口的。
這年頭軍人的廣告效應很大,大家都追捧,一下子就被鄰居要光了,而價格比他以為的還要多。
然後,歸隊的杜嶽南竟然發了電報來,要求家裡給他寄些煮菜和熬湯的調味粉去。
杜嶽平糾結了下,和杜奶奶商量一番,將錢買了國營舊貨市場的東西給寄去高山大隊,信上簡略寫了調味料的事。
這時間一來一回的,等杜嶽平的包裹送到公社,再由去公社的社員帶回去,已經是二月末了。
那麼大的包裹,而且是從海市寄來的,用腳指頭想,裡頭肯定都是海市的緊俏品!
上回許多沒買到海市貨物的人心思浮動,匆匆趕來,希望喬母能出手一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