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地籠引發的猜測
白虎下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4章 地籠引發的猜測,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白虎下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軒跟朱元璋他們聊了一會,帶著王五去找楊撈三去了。 現在楊老三和楊二毛,被朱軒提拔成了兩個管事的。 別看他們有傷殘,而且年紀又大了,但他們在楊家村很有威望的。 因為兩人都是在戰場上受的傷,是跟蒙元拼死搏殺過的。 朱軒來到馬棚這邊,只看到楊二毛在安排村民們生產著蚊香和香皂,大家現在也已經適應了,這個小工坊裡面井井有條的,沒有一點亂子。 至於楊三爺,他則是在軒府外面的空地上監督村民煉豬油。 無論是豬肉,還是油渣還是豬油,這鞋都很精貴,楊老三擔心村民偷吃,或者偷拿。 他並不是用異樣的眼光看村民,而是大家都窮,很多事情村民也不想的。 “楊二爺……” “小東家、有什麼吩咐嗎?” 楊二毛見朱軒喊他,立馬走了過來,很是恭敬。 朱軒指來指王五提著的地籠:“楊二爺、你跟鄉親們說,按照這樣的給我做,一個三文錢,做多少我要多少。” “什麼!” 楊二毛露出不可置信的目光,他只是看一眼地籠,就知道怎麼編制了,這樣一個地籠,根本花不了多少時間,一個小時至少能編制兩個出來。 這不就是跟撿錢一樣嗎? “怎麼?是不是太難了?不對啊、地籠編制起來很簡單啊。” “不難、一點都不難。”楊二毛連連搖頭:是小東家給的太多了,這東西有手就行,非常粗糙,給一文錢都給多了。” 朱軒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他還以為村民手工不行呢。 “你就安排鄉親們去編制吧,我說給三文錢就給三文錢。” “不過、不能耽誤工坊裡的工作,你們下班以後賺外快我不管,你也可以讓還沒安排到工作的鄉親先開始編制。”朱軒最後還提醒道。 雖然捕魚是為了賑濟災民,刻不容緩。 但生產香皂和蚊香更加重要,因為魚始終是魚,比不上糧食的。 楊二毛幹感激的點點頭:“小東家放心,絕對不會耽誤了工坊裡生產。” 小東家還是那麼心善,晚上回去讓大家都上三炷香供奉小東家。 現在楊家村基本都在供奉朱軒,有的捏泥人,會木工的則是雕刻了一個迷你朱軒,有人甚至把朱軒吃過的果核撿回去供奉。 這就是民心所向,誰能給百姓吃飽肚子,誰就是神。 前院涼亭裡,朱元璋也在安排:“毛驤、你立馬安排人去編制地籠。” “把地籠投放到玄武湖,秦淮河、長江裡面。” 毛驤早就知道朱元璋會這樣安排了,有地籠這樣的捕魚神器,朱元璋怎麼可能忍得住。 隨便投放一千兩千個地籠,每天都能節省上百石糧食了。 就在毛驤準備去安排的時候,朱元璋忽然又說道:“還有、除了百姓正常的捕魚,這段時間不允許任何人去捕魚。” “如有那個世家商賈敢僱傭百姓去捕魚,你就讓錦衣衛的去抄家,咱讓他們當一輩子的魚民。” “臣遵旨……” 等毛驤離開後,劉三吾眉頭緊鎖,欲言又止的樣子。 馬皇后忍不住問道:”劉先生、是不是有什麼事情需要去辦?” 朱元璋見劉三吾的表情,這才反應過來,歉意的說道:“是咱不對,把劉先生請來以後,劉先生還沒出去過呢,劉先生有什麼事就跟咱說,咱會讓人去幫劉先生辦妥。” 朱元璋這話很有意思,他確實是表達了歉意,因為劉三吾現在就跟囚禁一樣,不得離開楊家村範圍,他沒考慮過劉三吾的家事。 而朱元璋最後一句,又委婉的說了,你還是給咱留下來吧,那也不許去,有什麼事咱能替你辦好。 朱元璋是擔心劉三吾出去以後,把這裡的事情透露出去,那樣的話,會給大孫帶來危險。 劉三吾搖搖頭:“臣沒有什麼事需要處理,臣只是在想,陛下不允許世家商賈捕魚,到時候會被大家說陛下霸道,不是一個明君。” “呵呵……”朱元璋冷笑起來:“知道咱為什麼不讓世家商賈捕魚嗎?” “因為地籠,編織地籠基本不用什麼成本,而且一看就會。” “咱捕魚是為了什麼?咱捕魚是為了賑濟災民,不是讓世家商賈利用地籠發財的。” “玄武湖雖然很大,但玄武湖跟秦淮河以及長江裡的魚是有數的。” “咱要捕撈更多的魚,曬成魚竿運到北方各地去,這些都是一條條人命啊。” 這!!! 劉三吾愣住了,他剛才也覺得朱元璋霸道,原來是自己太膚淺了,帝王不愧是帝王,帝王所想,帝王的格局,哪怕是他這個大儒都比不上。 朱元璋繼續說道:“說咱霸道,咱就霸道了又怎麼樣?更何況、咱也不是不允許他們捕魚,只要不在應天城附近的水域捕魚就行。” …… 朝廷這個龐大的機器運轉起來,非常的迅速,工部好幾個部門放下了手頭的工作,全都在編織地籠。 如此大的動靜,應天城有權有勢的人很快就知道了。 韓國公府,李善長聽著管家的彙報,眉頭緊鎖:“你是說,工部多個部門都在編織竹筐?” “是的老爺,這是竹筐的圖紙。”老管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