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下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章 失魂症,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白虎下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哈哈……好!咱大孫說的好,不愧是咱老朱家的種。” 朱元璋激動的哈哈大笑起來,有這麼優秀的大孫子,後繼有人啊! 朱軒打量著老朱,不就是姓朱嗎,看把你激動的,不知道的還以為你是皇宮裡的朱家。 此時的戴原禮,也被眼前小小的人兒所折服。 他雖然不是什麼文官只是太醫,不參與朝政,但他也自幼讀書識字,是文化人。 皇長孫今天說的這些見解,讓他自愧不如,看朱元璋的時候,也露出了異樣的神色。 不愧是靠著一隻碗打下的江山,此等睿智,此等格局,豈是凡夫俗子可以猜度的。 “小少爺、既然如此,洪武爺要限制商籍,為何商稅那麼低?”戴原禮問出了心裡的疑惑,感覺前後很矛盾。 朱元璋也笑呵呵的看著自己的大孫,他倒是想看看,大孫能不能看透本質。 朱軒歪著小腦袋思索起來,大明商稅是三十取一,如此低的商稅,可以說是害慘了老朱家的後人。 也害苦了百姓。 但朱軒已然知道,並不是洪武爺害了後世子孫,而是後世子孫自找的。 “戴爺爺,這個問題簡單,歸根結底,還是如今以農業為主,農稅才是大頭。你或許認為,既然抑制商業,那就應該給商人收重稅。” “其實不然,所謂的抑商剛才也講過,目的只是限制更多的人從商。” “因此、商籍就少,工坊也就少,生產出來的物品也少,那麼價格自然就貴了。” “而物價貴了,老百姓買不起,商人的貨物賣不出去,就會導致商業無法維持,民間的工商業就不景氣,這就是一個迴圈。” “所以、洪武爺才沒有增收商稅,要讓商籍賺到錢,而商人有了錢就會繼續發展工商業,免得工業停滯不前。” “隨著時間流逝,大明農戶經過多年的耕種,已經不為糧食憂愁了。” “戶籍制度也會逐漸放開,農業和商業齊頭並進,大明何愁不富。” 聞言、戴原禮恍然大悟,天下人還是太膚淺了,所有人都把洪武爺當成老農,想得太簡單了。 此時的戴原禮,對朱元璋這對爺孫,是由衷的敬佩。 他相信,在這對爺孫的帶領下,大明將會繁榮昌盛,百姓衣食無憂。 呃!好像漏掉了太子朱標。 戴原禮想了想,太子朱標雖然勤政愛民,也能成為一代明君,但比起這爺孫倆,啥也不是。 朱元璋老臉上的笑容就沒斷過,如果不是朱雄英年紀還小,又不符合禮制,他都想廢了朱標這個太子,直接隔代傳位。 “哎!” 朱軒微微嘆息一聲,朱元璋見狀,立馬說道:“大孫是不是在愁琉璃工坊的事情?” “大孫放心,爺爺這就讓人去通知你表哥帶工匠來修建工坊。” “咱以前可是跟陛下打過天下的,朝中也有一些人脈,想要拿個工坊文書很容易。” 戴原禮嘀嘀咕咕道:“果然、面對自己的大孫,咋就沒什麼戶籍制度了。” 他的聲音雖小,但還是一字不漏的傳到了朱元璋耳中。 若是放在以往,朱元璋非得把戴原禮誅九族。 但他最近心情好,也就懶得跟戴原禮計較。 “戴太醫、你還是看得不夠透徹啊。” “陛下制定的戶籍制度,只是為了不讓百姓把田地荒廢,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可怕。” “就拿應天城來說,那些勳貴官員們,除了少數幾家,誰家還沒有幾家工坊開設的?” “那些糧商,背後不都是世家嗎?” “如果真按照戶籍制度實施,他們能開工坊行商嗎?” 呃! 戴原禮一想,好像還真是這樣,他最喜歡去的那家酒樓,不就是曹國公李文忠家的產業嗎。 朱軒聽到能建琉璃工坊,心裡很是開心,有了琉璃工坊,他就能燒製玻璃器皿,用來搗鼓藥品醫治奶奶了。 而且、燒製玻璃對他以後有大用。 如今確實有一些琉璃製作的窗戶,但一點都不透亮,光線很難透進屋裡。 如果有了透亮的玻璃,以後就能賺大錢了,還能修建玻璃大棚等等。 總之、玻璃用途太多了。 只不過、他剛才嘆息,並不是因為玻璃工坊的事情,而是嘆息洪武爺的政策隱患問題。 洪武爺的政策方向是對的,徐徐圖之,慢慢發育,只要把基礎打牢了,大明昌盛指日可待。 只可惜、歷史中他把皇位傳給了朱允炆,也只把他的政策意圖告訴了朱允炆。 而朱允炆這傢伙沒有本事,被朱棣推翻了,登帝的朱棣並不知道這些事情,導致他們延續了朱元璋時期的商稅制度。 即便是工商業繁盛起來以後,還是收的微不足道的商稅,甚至還收不上來。 “爺爺、孫兒回屋睡午覺去了,你和戴爺爺聊你們的,茶水沒了讓海棠準備就行。” 朱軒告退一聲,轉身邁著小短腿走向自己的臥房。 等朱軒一離開,朱元璋朝著毛驤招了招手:“咱大孫的話你都聽到了吧,趕快派人去通知九江,讓他帶人來修建琉璃工坊。”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越之嫡女太囂張

夏日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