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楊家村大煉油
白虎下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4章 楊家村大煉油,大明嫡長孫:老朱家的團寵,白虎下山,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允炆想奶奶了?” 朱標沉吟道:“明天我跟父皇說說看。” 太子妃呂氏嘴角上揚,露出奸計得逞的笑容,然後嫵媚的說道:“殿下、妾身還要……” …… 翌日! 一大早就有車隊拉著大黑豬進入楊家村,朱元璋昨晚就命人運送生豬過來,今天早上恰好抵達。 一時間、整個楊家村都是豬叫聲,村民都好奇的跑出來圍觀。 五十架馬車,總的運來了兩百頭豬。 村民們何時見過這麼多大肥豬啊,特別是那些孩童們,一個個都流起了哈喇子。 恨不得上去咬一口。 朱軒也聽到了外面的動靜,帶著妹妹弟弟出去看熱鬧。 他們剛出大門,就看到運送生豬的馬車停在了門口。 “軒少爺、這是老爺讓我們運來的豬,老爺說明天還有。”一個喬裝打扮的錦衣衛千戶恭恭敬敬的說道。 負責運送生豬的人,也都是錦衣衛,朱元璋並沒有讓畜牧署的人負責,這樣就能避免被一些心懷叵測之人混進來。 “辛苦你們了,麻煩你們把豬籠都卸在前面的空地上。”朱軒客氣的說道。 他隨意的一句話,讓錦衣衛千戶心裡暖暖的,看看這就是皇長孫,效忠這樣的明主值了。 錦衣衛們都開始把馬車上的生豬卸到空地上,因為數量實在是太多了,馬棚那邊都沒地方關。 放進養豬場也麻煩,到時候還要從養豬場抬過來,還不如就用豬籠關在這裡,殺一頭抬一頭。 朱軒朝著人群裡的楊老三喊到:“楊三爺、你把昨天招的人安排一下,一部分負責去殺豬煉油,其餘的都抓緊生產蚊香。” 楊老三眉頭緊鎖:“軒少爺、這麼多豬肉煉油,我們的鐵鍋根本不夠用啊。” 這!!! 朱軒還真沒考慮過這個問題,如果放在後世的農村,基本每家都有一口大鐵鍋。 現在不一樣,大家普遍用的還是陶罐煮飯燒菜。 主要是鐵太稀缺了,民間很少有鐵,基本都用在農具上。 而且鐵的價格不便宜,村裡人也買不起鐵鍋。 就在這時,又有幾輛馬車來到村子裡:“表弟、看我給你送什麼來了。” 朱軒抬頭一瞧,馬車上裝的是一口口大鐵鍋。 “表哥、你真是及時雨啊,我正愁著去哪裡搞大鐵鍋呢。”朱軒笑著說道,他總算是鬆了一口氣。 這個時代即便是花錢去買,一時半會也很難買到數量多的大鐵鍋。 因為這個時期還沒形成工業化生產,都是以鐵匠鋪的形式存在。 也就是說,你需要鐮刀、菜刀還是鐵鍋等等,需要去鐵匠鋪提前下單。 而且、民間也不一定有大鐵鍋,首先是鑄造難度,另外嗎,就是用不到,大鐵鍋通常是軍隊使用的,由工部鍛造。 李景隆這些大鐵鍋,還真沒從工部運出來的,朱元璋早就想到這些細節了,昨夜讓工部的連夜打造大鐵鍋。 生火架鍋燒水,殺豬刮毛…… 頓時間、軒府附近比過年還熱鬧,楊家村過年也不見得能殺兩頭豬。 取肉的取肉,切肉的切肉 煉油的煉油。 當然、內臟是不會浪費的,在朱軒看來,內臟才是好東西。 他安排一些人清洗內臟,比如翻腸子洗腸子。 朱軒打算把內臟都滷出來,一部分給工人加餐,剩下的送到宮裡去。 畢竟因為自己說的話,害得皇宮裡的人長期沒肉了,朱軒很過意不去。 做滷肉就需要很多調料,朱軒寫了一個單子,讓王五趕快進城去買。 老實說、古代的調料價格很昂貴,就拿胡椒來說,都是藩商帶來的,一斤胡椒價格高達十到二十兩銀子。 朱軒當然不會用那麼貴的調料,使用的都是大明出產的,比如桂皮、香葉、草果、八角等等。 其中以桂皮、香葉等調料價格便宜,草果和八角的價格都偏貴。 因為草果生長在雲南,而云南土司眾多,還有蒙元殘部,商人從雲南販運的草果數量不是很多。 至於八角,唐朝就已經出現了,也是藩商帶來的,宋朝時期才開始在我國進行種植,種植的規模不是很大,因此價格也不便宜。 軒府外面一口口大鍋煉著豬油,肉香味傳遍了整個楊家村,十里飄香都不為過。 村民們都洋溢著喜意,因為張軒招的工人多,他們今天能吃上油水充足的飯菜。 朱軒甚至跟鄉親們說了,今天無論是長工,還是那些割豬草換錢的,今天都可以來軒府吃肉。 楊小水她們這些小娃娃更是幹得起勁,她們一大群娃娃也跟著去薅艾草,甚至還有不少兩三歲那種,走路都還走不利索。 沒辦法、豬肉太饞人了,都想晚上能去軒府吃肉。 王五他們的速度很快,沒過多久就從城裡趕著馬車回來了。 馬車上裝著一袋袋各種調料。 朱軒雖然會廚藝,但他小胳膊小腿的,跟本夠不到大鐵鍋,因此、他把滷肉的做法教給了婦女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