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封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二章 皇叔你注意點,大漢的光芒,以愛封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朝廷雷厲風行的改制,猶如城下的渭水一般,在竇嬰、衛綰和趙綰等人的推動下,波浪迭起地向前推進了。

首先是地方官學的政策得到了百姓的擁護,但也引發了豪族和貴胄的不滿。

董仲舒是這一政策的積極響應者,儘管他輔佐的江都王放蕩不羈,驕奢好勇,但他還是憑藉著自己豐厚的學養和人格魅力,說服江都王把一部分公田退還給了封邑內的百姓作為官學之用。

接著是鑄幣改制取得了令人振奮的成效,據從睢陽回來的朝臣說,劉武的幾個兒子懾於皇上的威嚴,縮小了他們父王生前擴建的苑林,把土地分給周圍的百姓,並響應劉徹,將廢幣統統運回了長安城上林三官鑄。

而那些苑馬,在太尉府的督促下,全部集中到京城,用來作為訓練騎兵的戰馬。

讓劉徹十分高興的是,在諸王送來的奏牘中,以魯王的最為積極。從這一點上說,他倒是很稱道申公對魯王的影響。在申公壽誕的那天,他還特地題了“壽比南山”的匾額讓包桑送了過去。

其次是國內形成了治儒的風氣,無論那些期盼子孫成就大業的名門望族,還是平時無錢讀書的農夫匠人,紛紛丟棄了黃老學說,而且將自己的孩子送入地方官學聽儒者授課。

“為政譬若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的琅琅書聲從長安一直飄蕩到每一個郡國縣落。這一切也都使興建太學成為一件迫在眉睫而又水到渠成的事情。

將女兒留在長安,淮南王在冬日快盡尾聲的時候,提出了離開的請求,劉徹答應了,他待在長安太久也不好,整日探訪大臣與太皇太后,劉徹都懷疑他是不是故意這麼刺激自己的。

他難道,

不知道自己一直在,

看著他麼?

還是他心太大了?

這些個王侯貴胄太大條了,見不得光的事喜歡不避諱親人,在漢代,往往還沒叛亂就人盡皆知了,然後首先就名不正言不順,得不到民心,即便是聲勢浩大,也同樣一擊而潰,猶如烏合之眾。

劉陵依舊在勾搭李妍,

只不過她沒想到的是,她低估了劉徹對李妍的影響,對於她的示好加攀談,李妍直接一句:公子不讓我和你玩。就立刻讓她啞口無言……

她很無奈,李妍這個潛力股她是相交不上了,人家背後有皇后和皇帝呢,來頭太大了。軟的不成,硬要設計相交的機會,也根本來不了。

高聳的城樓,劉徹與淮南王劉安剛好站立在城門之上的位置,望著東去的護城河奔騰而過,心中各有心思,胸中流淌的想法在醞釀,只等對方先開口……

“陛下如此看重微臣,竟是親自相送,臣縱然才疏學淺,也只能勉力而為來為陛下來幾句詩賦助興了。”劉安看劉徹沒有先開口的意思,便忍不住提議道。

劉徹很謙恭的笑道:“既然皇叔願意來幾句詩賦,那朕便給你增加點難度,朕知道皇叔你好讀書鼓琴,善為文辭,朕也頗為佩服。朕同樣知道淮南乃楚國故地,皇叔可不可為朕作一篇《離騷》呢?”

“這……臣願一試!”

思慮片刻後,劉安便有條有理的,作出一篇他從自己的書中截下的《離騷》格律的詩賦。

劉徹聽完後並不開心,而是佯怒道:“皇叔你莫不是戲弄朕不成!這些句子不是你那《鴻烈》上的麼,例如……”

這麼厲害?劉安大驚失色,並且連聲告罪。

本想避過此書,可沒想到,劉徹像是開啟了話匣子一樣,與他討論起了他自己主編的《鴻烈》。

他還十分驚異陛下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陛下只是將自己的著作大概翻閱了一下,就從中找到了“苟利於民,不必法古;苟周於事,不必循舊”的論述,並且很自然地與朝廷當前的變革聯絡起來。

心滿意足的聊完了,劉徹哈哈大笑道:“朕看出來了,皇叔也是新制的響應者啊!”

這讓劉安很難堪,他本是奉了太皇太后之意來勸導皇上的,不料如今倒不知從何說起了。

“陛下見解深遠,你的新制包攬萬物,臣的書中有您的影子,這是臣的榮幸!

但畢竟是時間緊迫,臣也該啟程趕路了,要不然等到天黑,該尋不到住處了!”劉安尷尬一笑道。

“朕送送皇叔吧!”

看著劉安馬上要登上馬車,劉徹心裡面一動,不由自主的就喊出了聲,“不僅是路上要注意點不法之徒,回到封地後,皇叔你還是要注意點防備裡裡外外的……亂臣賊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