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封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四章 送君一程絲綢路,大漢的光芒,以愛封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前140年,也就是劉徹登基的第二年,張騫出使了。
早了兩年不妨礙張騫的熱情,早春洋溢著暖回大地,一年之始,再次如期降臨。
劉徹勒住馬頭望去,展現在他眼前的只有馳道兩旁亭亭如蓋的松柏,只有當年焚為灰燼的殘垣斷壁,只有天邊雲捲雲匿的層疊霜天,長安早已隱沒在蒼茫的霧靄中了。
丞相來了,御史大夫也來了,他們分別坐在皇上的兩側。在京兩千石以上的官員一個個冠冕高聳,朝服肅整,排列在臺下。齊全天率領著京師兵沿著橫橋部署,崗哨一直排到橫橋北面。
這場面讓張騫強烈感受到出使西域在皇上心中的分量,也帶給他從未有過的榮耀,更使他知道自己肩上的使命。
同時張騫他知道,以自己的官爵和地位,是沒有資格享受如此龐大的送行儀式的,皇上之所以如此安排,是因為他懷中的漢節,那代表著大漢的威嚴,象徵著陛下遠播四海的恩澤,宣示著天子和諧萬邦的胸襟。
約摸在辰時三刻左右,負責主持送行儀式的典屬國宣達了朝廷任命張騫的詔書。他在鼓樂響起之後,登上檢閱臺,向陛下行辭別大禮,然後從典屬國手中接過青藍的、綴了鮮紅旌毛的漢節。
早春的微風拂動著漢節上的紅纓,摩娑著張騫的臉頰,一種溫暖的感覺在血液中流淌、瀰漫、擴散。
俊傑雲集的長安城給予張騫的,就是擔任光祿勳寺的侍衛郎,即使是官階和秩祿都不高,可每日沐浴著朝廷的恩澤,感受著陛下的威儀,護衛著皇宮的安全。只要他恪盡職守,遲早也會進入那兩千石的行列。
但這些都阻止不了,阻不了張騫那顆躁動的心越過城牆,飛到遙遠的邊塞,一擁蒼闊草原,耳旁便有李廣將軍與陛下的傳奇故事,常常讓他熱血沸騰。
夢裡赴關山,飛雪被鐵衣一直糾纏著他,於是他醒來就不能安睡。他時常披衣望月,反躬自問:漢廷威武,我能鑄幾分?
對這位先鋒者,劉徹是懷有敬意的,天知道這一途有多麼辛苦,絲綢之路開闢,又是何等的曲折?
“待君歸來之時,便是朕給你封侯之日!”劉徹緊握張騫的手,飽含情意的承諾道。
遠處的城牆內,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早已紮根的故鄉,張騫不捨得收回目光,熱淚盈眶道:“陛下放心,臣必定不辱使命,能站著死就決不跪著生!”
苦笑一聲,從懷中拿出錦囊,劉徹凝重的看了幾眼,才下定決心,將它放在了張騫手上。
“如果被匈奴人抓住了,你就把錦囊舉起來,和他們說這是朕交給單于的。
這裡有一封信,是朕親手寫的,只要它被傳到了伊稚斜單于手上,就能保你順利西行。”
接過錦囊,張騫沒有問及其他,既然陛下給了他這樣東西,就一定有他的道理,這一點,張騫深信不疑。
“臣一定好好保管!”
嘆了口氣,劉徹繼續道:“希望你別用上這個錦囊,另外……”
“父親!!!”
一聲稚嫩的童音突然從京師兵後面傳了過來。
眾人皆轉頭望去,一個五六歲的男童從兵將中鑽了出來,正探著頭朝張騫呼喊,一聲連著一聲,未曾斷絕。
張騫心中猛得一跳,兒子怎麼會來這裡?陛下會不會很不高興別人打斷了他的話?
這種時候,他保持住了鎮定,呆呆的看向兒子,因為他知道,這一切,都得看陛下的裁決。
“哈哈哈!”
劉徹的大笑聲,打破了眾人呆愣一旁的窘境,與此同時,張騫的兒子也跑到了張騫身邊,似乎也是劉徹身邊……
摸了摸小孩的額頭,劉徹噗嗤一聲笑了出來,對張騫以及在場眾人笑罵道:“你們待著幹嘛,朕就那麼像個不近人情的暴君?實話和你們說吧,他們母子都是朕請來為張騫他送行的,喏,要不然你們以為,這小孩子能跑進來?”
點了點頭,抹乾淨眼淚,抱過兒子,朝遠處的妻子揮了揮手,張騫才苦笑道:“陛下關心臣子,臣愧不敢當!”
劉徹只是笑而不語,
便走開了,
他們一家人,應該有更多的相處時間,來道別,體會這份溫馨。
長安城內的無憂府,也就是劉徹曾經建造的府邸,此時門外熙熙攘攘,圍著一大群人,而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婦女。她們擠在門前,只為說上一句感謝的話,來表示發自內心對大漢天子的敬重。
之所以不是在宮牆外說,是因為她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