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愛封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一十二章 線索,大漢的光芒,以愛封城,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長安城的八街九陌,到處傳揚著太子,會於尚冠街口展示奇妙印書的工具。
八街指漢長安城中的華陽街、香室街、章臺街、夕陰街、尚冠街、太常街、藁街和前街;九陌指漢長安城通往城郊區的九條大道。
交頭接耳的人們,隱隱約約感覺事情有點不對勁,太子這時候的作為,莫非真的是為了讓更多人與經書接觸,讓流於古籍的內容,透過一種奇妙的方式,更加廣泛的流傳?
可無論如何,前番太子入長安城的時候,他們是未曾見過太子的,或許這個熱鬧可以讓他們如償所願,反而印刷術在他們眼裡變的不重要了。
因為那有點不現實,
對他們來說,
什麼工具能替代抄書呢?
即便是普遍這樣認為,但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相信劉徹,當初名動長安城的造紙術來的突兀,卻也是造福百姓的神妙之術。
無論是那些有錢的富紳,還是衣不蔽體的三三兩兩的流民,都被這個訊息吸引了,長安城裡太壓抑了,壓抑到只剩下皇宮的訊息,而他們所希望的,更多的是有利於他們,帶給他們更多便利的東西。
人流開始慢慢彙集,相識的人在交流,不相識的人也面目含笑,事關太子的事情,確是只要帶有看熱鬧的心理就可以了,他們不必擔心,不必擔心太子對他們做出有一絲一毫的不利。
如果是一個普通人大聲宣揚,周圍的人都會嗤之以鼻,可尚冠街口飄場的旗幟,卻讓人不自主的想靠攏,身姿挺拔的劉徹,在一條長桌前,在蜂擁而至的百姓前面,在身披甲冑的將士旁邊,正在準備著道德經所需要的膠字。
劉徹並不想說太多,等到人們來的差不多的時候,直接實驗給他們看就好了,事實勝於雄辯,相比人們也希望太子是這樣的人,不靠花言巧語的哄騙,事實上,眼睛看到的要比耳朵聽到的,可信度要高的多。
在人群之中,有這麼一位老人,舉止端莊,頭髮斑白,他是從邊塞回來的……
看著太子劉徹的舉動,他輕笑片刻,便走到了最前面,旁邊的人沒有不避讓,因為長輩總是受到尊敬,他們也理應在前面觀看,這也就是漢朝的禮節,尊者有優先!
雖不明白那一個個土製的塊狀體有什麼作用,但土塊上的字讓在場的眾人若有所思,他們也期待著,期待著劉徹化腐朽為神奇,用土塊成就批次制書的不現實。
劉徹動手了,他在拼裝著
用固定膠塊的方框先設好一個支架,再將膠塊一個個放進去,古代的書沒有標點符號的,所以劉徹根本不必要擔心標點停頓,直接將一面方框給放置好了。
再喚來韓嫣,叫他把紙墨拿了過來,只一染墨,等墨水收縮半凝固在膠塊上,把紙覆蓋上去了,擠按了各個角落,一張印有規範字型的紙就做好了。
不慌不忙的把紙展示在眾人面前,劉徹笑著看向騷動的人群,又重新取了幾張紙,速度還加快了許多,隨著一張張印好的紙接連出現,下面的人開始吶喊歡呼,這就相當於西方那時候科學家的實驗,讓人驚歎的結果總會贏得歡呼與喝彩。
而這個就是劉徹想要的,既然已經展示過了,劉徹差人過來收拾,想要不留下一句話便走。
人潮中,有很多慕名而來的侯王,他們有著身份,總是不希望不明不白。
他們想要見見太子,
但不幸的是,
劉徹根本沒有見人的意思,
他想要見好就收,
這就好像欲擒故縱一般,越是神秘的東西,越能夠得到人們的探索,而這個好奇心,就是劉徹騙錢的基礎……
方才出現過的老人,不理會將士們的阻欄,而是高聲大喊道:“上郡一別,太子可願與老朽再見一面?”
劉徹被上郡一別這四個字吸引了,他回頭望去,想看看是哪個故人,可才一見到老人,他便瞳孔緊縮,這個老人不是上次公佈修渠時交談過的老人麼?他還說過自己不會那麼傻興師動眾,他,怎麼會來長安城?
“前丞相陶青大人!”韓嫣驚歎道。
陶青?他就是陶青嗎?劉徹朝韓嫣問道:“你可確定?”
“確定無疑!”
陶青,西漢丞相,開封夷侯。漢高祖功臣中尉開封侯陶舍之子。
漢景帝開始以他為御史大夫。前155年,申屠嘉死後,陶青為丞相、晁錯為御史大夫,前150年,漢景帝罷免陶青,以周亞夫為丞相。
劉徹也不走了,想過去與他交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