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舟遠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六十二章 海邊小漁村,鐵血巾幗,輕舟遠房,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咕咕,咕咕——”幾隻小鳥踩著竹子的枝葉叫個不停,6珊從沉沉的睡意中醒來,看了看天色,太陽已經升起很高了,朝霞滿天,感到身上沉甸甸的,不知什麼時候自己的身上多了1件外衣,高文和躺在6珊不遠處,身上只穿著灰色襯衫,灰色的鋼盔蓋在臉上,輕微的發出鼾聲。
是高文和把自己的外衣蓋在6珊身上,6珊心裡1熱,高文和在任何時候都不忘照顧6珊,6珊輕輕的走過去,把外套蓋在高文和身上,悄悄的離開,轉身爬上了山頂,站在山頂上,視野開闊,迎面遼闊的大海,海鳥紛飛,海浪衝擊著礁石,“譁——,譁——”
昨天天色已晚,現在天光大亮,6珊舉起望遠鏡,看著不遠處的緬甸小漁村,小漁村沒有1條主要街路,1條條小路,橫7豎8,伸向不同方向,街路上鋪著白色石板,看起來整潔乾淨,緬甸這1帶的房屋1木樓和竹樓為主,散散落落,木樓和竹樓的外牆和屋頂塗著紅色,或者米色,還有紫色,在晨曦下,散發著5顏6色的關。
因為是早晨,家家戶戶開始做飯了,小漁村炊煙裊裊,白色石板路上人來人往,小漁村和南側的大海,形成了1副美好的畫卷,濃濃的異國風情,6珊聽到背後有響動,回身1看,是楊槐山和赫平,楊槐山向6珊打招呼,“6參謀早啊,昨天行軍很辛苦,應該多休息1會兒,哎,1個年輕的姑娘,和我們這些大男人1樣的行軍爬山,難為了。”
6珊笑了笑說:“謝謝楊營長,我習慣了,你熟悉1些緬甸的風土人情,緬甸人性格怎麼樣,我們幾個雖然來到緬甸,1直在戰鬥,沒有和緬甸人接觸過。”
楊槐山回答:“緬甸人性格溫順,很少與人爭鬥,無論是英吉利人來了,還是日本人來了,都是逆來順受,各安本分,沒有1點點的抗爭。”
6珊點點頭,沉思了1會兒說:“楊營長,你懂1些緬甸語,過1會兒,我想你和赫參謀到那個小漁村看看,能不能瞭解1些日本人的情況,最重要的瞭解瞭解日軍飛機場在哪裡,我觀察了,這個小漁村很安靜,沒有軍警人員,也沒有日本人。”
楊槐山看著不遠處的漁村,點頭回答:“6參謀,觀察的很仔細,我也注意到哪裡沒有軍警人員,我們馬上過去看看。”
楊槐山和赫平按照6珊的安排,沒有帶長槍,把手槍隱藏在外衣下,沒有帶軍帽和鋼盔,6珊的意思是儘量不要引起村民的驚恐。
2人從山頂上下到海岸,沿著海岸向小漁村走去,緬甸人的服飾很有特色,男男女女下身都喜歡穿莎筒,上身是無袖襯衫,襯衫基本上都是白色或者米黃色,所謂的莎筒,實際上就是長裙,1拖到底,蓋住腳面,莎筒的材質基本上是棉紗,赤橙紅綠青藍紫,5顏6色,莎筒上繪製精美的圖案,有孔雀,蒼鷹,海水,竹樓——
果然如楊槐山所說,這裡緬甸漁民帶人溫和,人人臉上都帶著笑意,說話聲音很靜。
因為是海邊漁民,海風長年的吹拂,無論男女面板呈古銅色,手腕上帶著各式瑪瑙手鐲,脖子上掛著珍珠項鍊,看到楊槐山和赫平,來了兩個陌生人,有些驚異,紛紛讓開道路。
楊槐山和赫平來到1棟竹樓前,竹樓是1棟2層樓,舉架很高,樓上樓下窗戶大開,1樓2樓的窗戶伸出長長的竹竿,竹竿上曬著各色服飾,紅的,紫的,藍的,樓前的空地上有幾張竹桌,竹椅,1名緬甸老者正在樓前忙碌著。
楊槐山和赫平在1張竹桌旁坐下,楊槐山向老者打招呼,說的是當地緬語,“老伯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這名老者有6十多歲,穿著灰色莎筒,莎筒上的圖案是山峰,紅色無袖襯衫,手腕上是紫色瑪瑙手鐲,頭上抱著紫色紗巾,古銅色面板,看到兩位軍人坐在面前,並不驚慌,雙手合十,輕微的鞠躬回答,“2位兄弟,吉祥如意,請坐。”
老者拿出兩隻瓷碗,瓷碗雕刻著青色的飛龍,栩栩如生,1看就知道,瓷碗產自華夏,龍騰虎躍,老者把兩隻瓷碗放在楊槐山和赫平面前,轉身拿出1把銅壺,銅壺壺嘴有1米多長,略微彎曲,壺嘴對準瓷碗,“譁——”1會兒的功夫瓷碗斟滿酒,酒香4溢,老者客氣的說,“2位兄弟,嚐嚐自家釀製的米酒,味道甘甜。”
楊槐山1點也不客氣,端起瓷碗1飲而盡,老者緊盯著赫平,赫平不勝酒力,本想客氣客氣,看到楊槐山向自己使眼色,只能入鄉隨俗了,也學著楊槐山的樣子,端起瓷碗1飲而盡,覺得味道甜絲絲的,老者看到2人把酒喝盡,1副十分感激的樣子,雙手合十,鞠躬致謝。
楊槐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