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低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5章 進駐遼西1,漢末逆流,不低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西,作為大漢朝的地盤,這裡估計是最貧窮的那種了。
地處邊緣,再加上氣候和土壤的條件,每畝地上能種出的糧食不多,這裡的漢家百姓都過著貧苦的日子。
若是在盛世,估計這裡的百姓會少許多,可偏偏在這亂世,漢家百姓的人口卻要多點,這還得歸功於當年的黃巾之亂。
當初張角發動起義,天下大部分富庶州郡都被攪的天翻地覆,遼西雖然也受到波及,但由於這裡沒什麼可榨取的價值,黃巾軍很快就離去。沒有戰亂的地方就是樂土,這是亂世的悲哀。
其他州郡失去家園的百姓四處流浪,不願意加入黃巾軍的他們朝東北遷徙,有的人去了遼東,有的則來到遼西安家。
後來公孫瓚執掌幽州,異族騎兵不敢南下,這使得遼西之地的戰亂就更少了。
而且,世人都知道這裡產糧不足,故而每任官員都不指望從這裡撈多少油水,漸漸的,這裡的人口反而比其他時期要多。
可即使這樣,遼西之地還是顯得地廣人稀。等到陳風率軍抵達遼西的時候,他才發現情況比自己想象的要糟糕。
“安營紮寨,派出斥候打探情況、、、、、、”
今天該張合值班,他立馬下達一系列軍令,而陳風則是帶著一群人在勘察地形。
“這裡就是遼寧吧,一直往東南方向走,估計很快就會抵達遼東灣,雖然人口少了點,但資源卻不少啊。”
沒人知道陳風在自言自語什麼,反正一路上他們是習慣了陳風的行為,每到一地他都要親自勘察地形,然後總是冒出些奇奇怪怪的詞語。
“義父在找什麼,怎麼每天紮營的時候就跑出來察看地形,然後總是在那自言自語。”
文猛性子比較直,藏不住話的他只有詢問其他三個兄弟,不過,另外三人也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主公,你每天帶著這群工匠找鐵礦也不是辦法啊,這不是大海撈針嘛。”
張遼已經奉陳風為主,至於他與曹性等人的矛盾,基本上也化解了,畢竟再次同屬一個戰營,彼此之間不該存在太多隔閡。
“不對啊,應該有的啊。”陳風已經跑遍了太多山頭,現在也數不清是第幾個,但他堅信自己要找的鐵礦肯定就在附近。
“肯定就在這附近的,再往前走就要到海岸了啊、、、、、、”
“快來看,這裡有情況、、、、、、”一名老者拿著塊石頭不斷的觀察,終於,他朝眾人喊道:“找到了,是這、、、、、、”
“怎麼樣?是找到鐵礦了嗎?”
陳風一路小跑過來,他對礦產之類的知識懂的不多,要他去找礦無疑是難為他。但對於一般的礦石還是認識的,而且,記憶中,他知道這裡有個廟溝鐵礦,故而才一直在附近查詢。
“沒錯,是鐵礦,估計這一整片山都是,我們找到了、、、、、、”老者對尋找礦產很有心得,他知道手中這塊石頭的價值。
“好,大軍暫時駐紮在這,這幾天都給我挖礦,如果確定這裡有大量鐵礦的話,我們就在這鍊鐵、、、、、、”奔波多日,總算是有了結果,陳風自然要趕緊實施自己的計劃。
、、、、、、
“對,就這樣,加煤,繼續加,讓火燒旺點。”
五天後,第一批礦石被開採出來,陳風就立即著手在此建造鍊鐵的高爐,從外形看,這幾座高爐並不算什麼,可在其他人眼中,這已經算了不得的改進。
“原來這樣做就能提高冶鐵的產量和質量,不知道結果如何。”
這兩天,賈詡作為旁邊者一直在觀察,陳風說過要給他驚喜,他很想看看陳到要以什麼手段完成自己鍊鐵,然後打造兵器。
“好,好,你們不要停,繼續攪拌,累了就換人上、、、、、、”
這是陳風第一次建造高爐,所以他也不是很自信,所有環節不得不親自上陣,尤其是掌握火候這一步,這可是關乎到質量的環節,別人幫不他什麼,就是他自己,也只能透過火苗的顏色來判定。
忙活了大半天,陳風的第一批鐵還是液體狀態,沒人知道接下來會怎麼樣。
這樣幾座高爐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他們不清楚,所有環節都需要摸索,他們只能按著陳風的指示來。
“好,差不多了,開爐、、、、、、”
下午時分,陳風終於下令開爐,等了這麼久,總算是等到這個命令,眾人不禁都睜大眼睛要見證這一刻。
火紅的鐵水被放到預先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