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低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36章 發展民生2,漢末逆流,不低頭,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陳風眉頭緊縮,明顯是感覺到了壓力。說到底,幷州還是太窮,要不然,這麼多戰略要地,也不會被袁氏一族輕易放棄。

“所以,我們現在要做的還是囤積糧草,南邊能夠給我運來大量的稻米,還有其他物資。

我們在北方的屯田之地生產的糧食也有很多,但就怕遇到天災啊,在天災面前,凡夫俗子,都無能為力。

尤其是北方,我查閱了資料,也詢問了些年長的百姓,這二十多年,除了冀州之外,北方地方長期遭受天災影響。”

“主公的意思是,我們要有憂患意識,防止北方遭受天災?

說起來,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北方的氣候確實要差點,人口學的密集。”

賈詡對這一塊知道的不多,如果陳風不主動提起,他也不會這麼早把思路轉移到這一塊。

“應該是小冰河時期來臨的前奏,由不得我不重視。”

陳風似乎在自言自語,很多時候,從他嘴裡冒出來的話語,別人都很難理解。

“溫度下降、蝗災、乾旱等等,這些都是致命的天災,大漢朝之所以被黃巾軍動搖了根基,關鍵還是糧食減產。

而糧食減產的最主要因素還是天災,冀州這些年能夠成為例外,除了當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等因素之外,最主要的因素還是當地的基礎設施完備。

當初皇甫嵩執掌冀州的那些年,他號召當地百姓興修水利設施,開挖河道,清除河底淤泥等等。

這傢伙真是眼光獨到啊,若非他的這些手段,恐怕冀州就不是現在的這個冀州了。”

“皇甫嵩確實了得,可惜,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主公是否從皇甫嵩的那些手段中看出了什麼?

他能做的,我們也可以做得到,而且,我們可以做的更好。”

賈詡雖未聽懂陳風的全部意思,但是,有關於民生這一塊,他還是理解的。

“就當是未雨綢繆吧,我們也要抓緊時間在北方各地興修水利設施,幽州、幷州等地並不缺少河流湖泊,少的是如何將水源引到耕地和村莊的設施。

只要有足夠的小型蓄水庫,即使小冰河時期到來也不用太擔心,同時,我們還要想辦法開挖深井,改善耕種方式,想辦法提高糧食產量。”

李儒加入這個圈子比較晚,所以對陳風說的一些名字是暈頭轉向,他沒參與這個話題,最主要還是因為聽不懂。

“主公,何為小冰河時期?如何提高糧食產量?開挖深井的話如何將井水提上來?靠人力嗎?怎麼來改變耕種方式呢?”

這一連串的問題一說出來,陳風聽了呵呵一笑,他沒辦法解釋太多,只有讓李儒親身參與或者經歷這些事情,他才能更好的去理解。

相比於其他地方,陳風治下的地盤糧食產量算是很高的了,利用人畜糞便作為肥料算是農業的一大進步,其他諸侯現在還不知道用這招。

況且,陳風致力於研發新的農具和耕具,又透過各種手段獲得大量耕牛和駑馬,在減輕普通百姓勞動強度的基礎上,也極大的提高了他們的勞作激情。

在鼓勵耕種的同時,陳風還降低了普通百姓的稅收,即使遇到戰事緊急,糧草短缺的時候,他也要用正常渠道從這些百姓手上交易糧食。

這樣的政策,在這個時代可謂是少見,當地百姓無不對陳風及陳風的軍隊感恩戴德。

“壓榨平民百姓無異於殺雞取卵,經商才是王道。”

陳風對發展民生並不精通,但是他知道怎麼才能最快的積累財富。

“走南闖北,買賣東西,這樣才能保證貨幣和商品的流通啊。想要賺錢,就不能不發展商業。

文和,我記得你跟我提過戰國時期的齊國最擅長經商是吧,甚至最牛的時候,將其他國家的財富都弄到了自己手上。

嘿嘿,老祖宗已經證明了這些觀點跟措施啊。”

“確實如此,但是,齊國最終還是亡國了。”李儒不解的問道:“相傳當時天下的財富有七成以上在齊國,這絕對是很恐怖的。

不過,戰國時期,各國爭霸,齊國很快淪為配角,這難道不是因為齊國重視商業,輕視農業的結果嗎?而且,積累了如此之多的財富,其他強國豈能不眼紅。”

“所以嘛,我們還得加強農業建設,加強軍隊的戰鬥力。這就好比是三匹馬拉車,一匹跑的快,另外兩匹跛腿了,這馬車肯定要翻的。

罷了,這件事情你們肯定比我更清楚,我就不賣弄了,先說說幷州的事情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仙俠小說相關閱讀More+

從開局就一路橫推

側帽聖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