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的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華夏的音樂史,泛娛樂明星,暗夜的眼,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一番簡單的自我介紹後,李慕白老師開始把話題拉進了今天關於音樂的課題。

“好了,回到今天要講的主題上來,大家既然選擇了我講的這門課程,那麼說明在座的各位對於音樂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喜歡,有的同學可能更是希望在音樂的道路上有所發展,那麼今天還是先介紹音樂的歷史以及如今音樂的流派,讓在座的對於音樂有一個系統的瞭解吧,當然有的已經有所瞭解的同學可以先做自己的事情,不用理會我這老頭的講話……”

在李慕白老師短短的幾句話中,趙牧能聽出是一個大度而又風趣的人。然後在李慕白老師的介紹下,趙牧對於音樂的歷史和如今的流派有了一些瞭解。

“華夏的音樂最早產生於原始狩獵與祭祀等活動中,原始時期的音樂和舞蹈密不可分,而現在的音樂已經發展到一個很廣的範圍。”

“華夏音樂的歷史,在一開始普遍的認知和後來的考古發現,現在認為華夏音樂的源頭在傳說中的黃帝時期甚至更遠的時代。”

“華夏音樂的歷史可以分為遠古時期、夏商時期、西周東周時期、秦漢時期、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金元時期、明清時期、近現代時期。”

“而華夏的古琴是世界上最早的絃樂器,亦稱瑤琴、玉琴、七絃琴,古琴是在周朝就已盛行的樂器,至少有3000年以上的歷史了。本世紀初才被稱作“古琴“。琴的創制者有伏羲所創和神農氏所創等傳說,這算是絃樂器的起源。”

“而管樂器的起源也同樣是在華夏。相傳是在距今五千多年前的黃帝時代,一位叫做伶倫的音樂家,他進入西方昆化山內採竹為笛。當時恰有五隻鳳凰在空中飛鳴,他便合其音而定律。雖然這是一個傳說,但是可以將其看做是有關管樂器起源的帶有神秘色彩的傳說。”

“華夏音樂的遠古時期在據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餘年的新石器時代,一些如陶壎、骨哨之類原始的樂器告訴人們,當時的人類已經具備對樂音的審美能力。遠古的音樂文化根據具有歌、舞、樂互相結合的特點。當時的歌舞主要反映了先民們對農業、畜牧業以及天地自然規律的認識。這些歌、舞、樂互為一體的原始樂舞還與原始氏族的圖騰崇拜想聯絡。”

“夏商兩代是奴隸制社會時期。而這時候的樂舞已經漸漸脫離原始氏族樂舞為氏族共有的特點,它們更多地為奴隸主所佔有。而這時期的音樂漸漸離開了原始的圖騰崇拜,轉而為對征服自然的人的頌歌。商代巫風盛行,於是出現了專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覡(男巫)。他們可以說是歷史上最早以音樂為職業的人。當時的奴隸主以樂舞來祭祀天帝、祖先,同時又以樂舞來放縱自身的享受,從而使音樂文化具備了迅速發展的條件。據歷史記載,在夏代已經有用鱷魚皮蒙制的鼉鼓。商代已經發現有木腔蟒皮鼓和雙鳥饕餮紋銅鼓,以及製作精良的脫胎於石樺犁的石磐。青銅時代影響下,商代還出現了編鐘、編鐃樂器,各類打擊樂器的出現體現了樂器史上打擊樂器發展在前的特點

“西周和東周是奴隸制社會慢慢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西周時期有了完備的禮樂制度。周代因為當時的採風制度,收集民歌,以觀風俗、察民情。因此保留下了下大量的民歌,並在後來經過春秋時孔子的刪定,形成了華夏的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周代時期民間音樂生活涉及社會生活的十幾個側面,十分活躍。世傳伯牙彈琴,鍾子期知音的故事即始於此時。當時已經有了歷史上的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等各種樂器。在周代,十二律的理論已經確立。五聲階名(宮、商、角、徵、羽)也已經確立。這時,人們已經知道五聲或七聲音階中以宮音為主,宮音位置改變就叫旋宮,這樣就可以達到轉調的效果。律學上突出的成就見於《管子-地員篇》所記載的“三分損益法”。按照此法算全八度內十二個半音(十二律)的弦長,就構成了“三分損益律制”,而這種充分體現單音音樂旋律美感的律制一直延續至今。”

“秦漢時開始出現“樂府”。漢代主要的歌曲形式是相和歌。它從最初的“一人唱,三人和”的清唱,漸次發展為有絲、竹樂器伴奏的“相和大麴”,並且具“豔--趨--亂”的曲體結構,它對隋唐時的歌舞大麴由著重要影響。漢代律學上的成就是京房以三分損益的方法將八度音程華劃為六十律。”

“由相和歌發展起來的清商樂在北方得到曹魏政權的重視,設定清商署。兩晉之交的戰亂使清商樂流入南方,與南方的吳歌、西曲融合。在北魏時,這種南北融合的清商樂又回到北方,從而成為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遊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兒子與情人

冷如冰

少爺,別太放肆

西門線上

對酒當歌

天馬行空

孔子密碼

猜火車

紅嗩吶

炒作

請不要在組織裡談戀愛[綜鬼滅]

天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