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6章 螺旋槳,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經看過一本書,山林地區10平方公里的資源,只能養一戶人;農耕文明1平方公里田地,大約是1500畝,可以養100戶人,兩者相差千倍。益州45萬戶,280萬人口,需要耕地不到700萬畝,如今有了高產水稻、小麥,不到200萬畝耕地已經足夠。渝州18萬戶,90萬人口,大約需要耕地150萬畝,適合種植高產水稻、小麥的田地太少,限制了人口增長,土豆、玉米終究是輔糧。 科技落後很難發展工業,礦產資源在大山裡,運輸極其不便,現階段主要發展方向只能是水運和造船,打通益州和荊州的水運通道,同時消化部份蜀地多餘的糧食。綦江煤炭按限價每天收入兩千兩銀子,一年六七十萬兩,能帶動很多行業,還可以往江陽郡和僰道運送。 路上告訴李驤,挖礦工具堆在小院裡,讓他派人去搬運。與閻式聊起煤炭應用,巴郡同樣開辦許多磚瓦水泥作坊、造紙作坊、以及推廣生活用煤,但百姓購買力有限,已經開始銷往江陽郡。 “仙師君王,開春後巴郡推廣種植高產水稻、小麥,水稻能達到15萬畝,小麥能達到4萬畝。” “去年有多少畝?” “回仙師君王,高產水稻有2萬畝,小麥有2千畝,去年以推廣種植土豆、玉米為主。” 賞賜仙果時對閻式問詢較少,此時述說農耕方面的成績,以巴郡的地形地勢,閻式值得被誇讚。 “巴郡做的很不錯,今年收穫後能夠有多餘的糧食,輸往其它郡縣。” “巴郡稅賦佔渝州的大頭,興古、牂牁兩郡稅賦有減免,那裡偏僻道路不暢,人口實在太少。” 哎!我老家貴州遵義,牂牁郡沒有遵義對應的縣,估計此時是一處村寨。一切只能慢慢來,5畝高產農作物能養一戶人,田地是擠出來的,山林地勢能尋到平壩,見縫插針,即使不是良田,坡地也能種植土豆、玉米。 一行人爬坡上坎回到李特府邸,李特等人服用過力量敏捷果實,區區幾里路不是問題,兩位造船工匠早已習慣這樣的環境。府邸的花廳取名“望仙樓”,李特解釋稱,心中仰望仙師君王,無時無刻不思念本王,內心有些惡寒。 兩名男傭一人提蜂窩煤爐子,一人端著銅鍋走了進來,旁邊的女傭揭開方木桌中間的蓋板,蜂窩煤爐子和銅鍋穩穩當當放了進去。 “仙師君王,江城最近流行的飲食,熱鍋裡丟入食材,邊燙邊吃,食材入鍋,“咕咚”一聲,故稱其咕咚羹。” 銅鍋裡飄著紅紅的幹辣椒,還有花椒,其它配料多是曬乾的藥材,藥味被豬油的味道壓制,是最原始的火鍋。女傭給每人配了兩隻小碗,一隻空碗,一隻盛有幹辣椒麵、花椒麵和食鹽,妥妥的蘸碟。食材有牛羊肉、江魚,都切成薄片,此外還有新鮮菌類、蔬菜,沒有動物內臟類的食材。邊燙邊吃的方式,南北方不少見,不過銅鍋內配料如此講究,配有蘸碟的飲食方式,在近古世界第一次看到。 “養殖家豬可有煽過?” “上邽之行臣已學會,都是煽後再養。” “渝州辣椒種植情況如何?” “回仙師君王,巴郡種植上萬畝,涼州的品種全部都有栽種,渝州各郡都有種植,沒有確切的種植畝數,估摸在兩萬畝左右。” 閻式積極回應道。 “咕咚羹有一個通俗的說法,名為火鍋,內臟洗淨後也能燙吃,味道非常不錯。” 咕咚羹的稱謂太文縐縐,藍星南方有“打邊爐”,北方有“涮羊肉”,食材各有不同,實質上都是邊燙邊吃。 “好名字!火鍋稱謂形象生動,恰如其分!” 李特首先捧場,兩位造船工匠也附和稱道,坦然受之,本來就叫做火鍋。 七人圍坐一桌,桌上放置有公筷,有身份地位的人通常分幾而食,各有各的食幾。一片片豬羊魚肉,燙好後蘸上佐料送入口中,食材優質細嫩,十分爽口。煮的方式食用,無疑暴殄天物,片刻的燙吃和長時間的煮食,肉類的味道迥異。 酒是渝州的咂酒,原料不是太講究,五穀雜糧皆可釀造,午膳的酒主要由玉米釀造。“清者為酒,濁者為醴;清者為聖,濁者頑。”,濁酒就是水酒,可以稱其為醪糟,清酒是酒中上品。玉米釀造的咂酒屬於清酒,倒入碗裡,衝起的泡沫經久不散,以空藤枝吸酒,故謂“咂酒”,度數大約十來度。 “諸位可有聽說鐵殼船?” 眾人疑慮,不明白鐵為何不沉於水。 “仙師君王,鐵殼船如何航行?” 冉祥忍不住心中的好奇和疑惑,率先問道。 “船行於水面而不沉,在於浮力…” 兩位造船工匠很快能理解浮力,運煤的大貨船吃水兩米多深,浮力大約五六百噸,除去船體、船員以及船上一應航行及生活物資,剩餘的是船的載重量。 “船前行需要動力,順流而下,水的流速形成動力;逆流而上,水的流速形成阻力。風力是動力之一,船員透過划槳,將人力轉化為機械力,同樣是船舶前行需要的動力之一。”本小章還未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