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7章 發展權利和教育,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賈緒飲了口茶,開始講道: “馮翊郡臨晉城外一處村落,有個叫賴二的,光棍一個家貧如洗,縣署分給他十畝田,既不耕種也不租出去,任由田地荒蕪。” 賈緒賣關子,壓根不理他,愛講就講,不講就走人,本王還有許多事要做。 “鄰里出於善心,在田地種了土豆,賴二就上門討吃的,能填肚子的都行,吃完後繼續四處閒逛。” “土豆收穫後,一時沒法換銀錢,鄰里只能處理掉地裡的土豆,扛著麻袋送他該得的一份。” “一直吃土豆?” “仙師君王說的極是,賴二的確一直吃土豆度日,一時半會死不了,生存權可以保障。” 真是奇葩,天天烤土豆、煮土豆,竟然不反胃。 “縣署徵收丁畝稅,賴二既無銀錢,也無小麥,更無絹帛,只能拉去服勞役修路。” “仙師君王猜猜,賴二怎麼了?” 懶得回答,賈緒討了個沒趣,繼續說道: “服完三個月勞役,那賴二竟然不肯走,不給工錢都要幹下去。” “伙食太好?” “當然當然,玉米餅、粗麵餅、偶爾有米飯,土豆是菜餚,每個月還有頓豬肉吃。” “賴二隻是不喜種田,或許喜歡修路。” “不是不是,他只喜歡看別人殺豬。” “賴二就是懶豬,看完後可有被刺激到?” “仙師君王料事如神,賴二真的被刺激到了!” 再也不能搭話,賈緒順杆子往上爬,默默看向一臉興奮的賈緒,等著他的後續。 “那賴二聽聞有地方殺豬就跑去看,還積極幫忙,殺豬人會送他點豬下水,一來二回又待了三個月,竟然喜歡上了賣豬肉。” “縣署給他結了三個月工錢,賴二回到村落附近的鎮上,支了個豬肉攤,豬身上每個部位的吃法,特別是豬下水瞭如指掌,他的豬肉攤子生意最好。” 聽完小故事,權守紀沒明白意思,只當做一件奇葩事,本王也不太明白,就看賈緒如何牽強附會。 “仙師君王,臣以為每個人都有長處,揚長避短,物盡其用,發展權利方能保障。” 賈緒的一通歪理,聽著頭頭是道,其實不然;權利是自己爭取的,並非由別人施捨,賴二不過碰巧遇到感興趣的事。 “仙師君王,臣以為普及教育,才能保障發展權利,識事物、明是非,知己之長短,方能遊刃有餘。” 權守紀說的才是官方書面話,發展需要開啟民智,無知的人容易被蠱惑愚弄不自知,發展往往半途夭折。 人如此,家如此,國亦如此。 “仙師君王,臣以為興辦各大科學院,其目的就在於發展,以軍事科學院為例,崇允感同身受。” 談論國民發展權利,繞了一圈回到教育問題上,想想的確有道理,藍星曆朝歷代的統治階層,大多采取愚民政策。 乾隆善西洋知識,只支援自己兒子學習,不允許國民學習。 明朝最為可惜,朱元璋重視百姓卻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定是哪裡出了大錯,沒有研究過明史,不敢妄下斷言。 鄭和七下西洋,明朝艦船舉世強大,建造艦船耗資巨大,付出和收益沒有成正比,國策方面或許有問題。 宋朝嚴苛的禮制,束縛住普通百姓,因其來路不正,故而建立一套所謂的正統,徒有繁榮的外表,均田制被廢除。貧富差距懸殊。 藍星曆史首推強漢盛唐,出了好幾位開明君主,延續了春秋戰國時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思想。 既然討論,不妨與三位重臣聊聊藍星曆史,他們將來總會與藍星人接觸,早點知道未嘗不是好事。 “曾經有一個世界,戰國前與此處類似,不過是秦統一六國…” 楚漢相爭始,直到現代藍星,2023年1月1日之前的發展狀況,儘量簡略講述一遍。 夜幕已經降臨,雙層玻璃屋外掛起了燈籠,女傭送來吃食,三人渾然不覺,聽的津津有味,不亞於對修仙的嚮往。 “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大隋制度建設任重道遠,法治是人治的保障,科學治理是決策的根基。” “仙師君王,可否刊登於《朝廷休沐報》?” 思索片刻,否決了權守紀的提議。 “權卿家,本王今日之言,整理成冊後,做為內部資料,可提供給各科學院,以及三品以上大臣。” “任何事物都有認知的過程,切勿操之過急,待教育普及到一定程度,再公開刊行不遲。” 大隋儒法道相結合的治理思想,才施行一年時間,搭起大框架後,骨肉還不夠豐滿,如今多做點實事為佳,特別是“道”的發展,處於相當落後的階段。 今天的聊天內容涉及很廣,大年初一,本王沒有修煉的計劃,難得暢聊一番。時間過的很快,四五個時辰過去了,三人告辭離開。 “夫君,可打算歇息?” 忙碌一天的卓文君,不見疲憊反而精神,親暱地靠了上來。 “可要夫君陪陪文君娘子?” “文君見縫插針,夫君今晚去美食閣,一定要努力哦!” 眉眼間含著調笑的意味,顯得風情萬種。 既信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