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8章 幽冀之間的楔子,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二月初九上午,首先前往司州河內郡鄴城,田佐部一萬直屬軍駐紮於此,輔以兩萬司州州兵。鄰近的兗州東郡已被其收入囊中,東郡濮陽城既是郡治,同時又是兗州州治所在。對於冀州轄境內的鮮卑人,田佐可以減慢對兗州的收服,率領大部份兵力支援商仲恆。 兩人交流一番,田佐已將司州政務移交王匡,冀州平定後,由朝廷確定司州刺史之職,是否委任與王匡,此為後話。 接著前往趙郡邯鄲城,面見商仲恆。趙郡南鄰河內郡,邯鄲城離鄴城不足兩百里,北面就是鮮卑部落佔據的三郡,壓力不可謂不大。 商仲恆部擁有一萬五千直屬軍精銳,騎軍為主,此前的策略以穩守為主,自尋戰機於野戰中消滅鮮卑人。有幷州上黨郡的後勤支援,只要保護好上黨至邯鄲的通道,並不懼怕鮮卑人的進攻。事實上,商仲恆做的很好,以通道為誘餌,幾次突襲大佔便宜,令佔據清河郡的鮮卑獨孤部落,不敢輕易出動。 清河郡北面是真定郡,被鮮卑慕容部落佔據,趙郡東北面是信都郡,被拓跋部落佔據,鮮卑三部落佔據郡縣相鄰,阻斷了司州通往薊城的道路。 東北面的信都郡與趙郡之間,有王氏的廣平郡,以及魏氏的矩鹿郡;北面的真定郡與薊城之間,有武氏的常山郡,以及藺氏的中山郡。王、魏、武、藺四大世家,都是當地大族,根深蒂固,鮮卑人久攻不下。 房氏的清河郡、郝氏的真定郡、申氏的信都郡,因各不相同的原因,被鮮卑部落拿下。章氏的河間郡和高氏的渤海郡,直面南下的鮮卑部落,選擇投降依附;鮮卑宇文部落經渤海郡南下,渡過黃河,佔據青州的樂安郡。 前晉覆滅,冀州各郡割據,一團亂麻,好在鮮卑各部落爭搶地盤,並未聯合一起立國稱王,令各世家大族佔據的諸郡,有苟延殘喘之機。 下午,涿鹿直屬軍大營,面見王延文,倉庫裡的馬刀、長刀和槍頭,一股腦移交給後勤官,三萬石糧食攻克薊城後再行移交。 “稟仙師君王,臣所領直屬軍此次有兩大軍事意圖,第一,攻克燕郡薊城,建立幽州立足點;第二,攻克遼西郡撫寧,佔據山海關,扼守遼西走廊,斷絕鮮卑人陸路撤退通道。” 看著桌上的地圖,薊城北面是燕山山脈,西面是五行山脈,和撫寧相距近七百里,佔據薊城顯然要打造後勤基地。撫寧的重要性毋容置疑,是鮮卑人南下北退的重要通道,以直屬軍兩萬兵力,輔以幷州州兵,依然捉襟見肘。 “形勢本王已有所瞭解,薊城和撫寧,鮮卑哪個部落在駐守?” “回仙師君王,薊城和撫寧,由鮮卑段部駐守,拓跋、慕容、獨孤和宇文部落,皆有派兵協助,兩地各有一萬守軍,步騎各佔一半。” 華夏北方的異族部落,歷史上有成千上萬個,看看伊吾人就能夠清楚,其部落就有二三十個。鮮卑人在五六百年前,被匈奴人趕至東北一帶,他們稱大興安嶺為鮮卑山,一直蟄伏於東北,統治合併當地部落,並向前楚前魏稱臣,其中鮮卑段部襲取高句麗。前楚前魏的烏桓,實際上是南鮮卑人,漢化後定居於薊城一帶,現在絕大多數同化為漢族。如同南匈奴不只有十九個部落,很多小部落連名字都無人提及,鮮卑人同樣如此,拓跋、慕容、獨孤、宇文和段部落,僅僅是鮮卑族最大的五個部落。 對於鮮卑人,本王有降服之心,據傳他們的活動範圍,北至大海。好言相勸向來是幼稚的想法,見識過隋國的武力,才有談判的可能,仙師君王的威名,鮮卑人不可能不知道,然而沒有親眼見過,只會認為以訛傳訛。 “王將軍打算如何安排?” “稟仙師君王,佔據薊城後,直屬軍主力立即轉戰撫寧,攻克後派重兵駐守,薊城以五千直屬軍,輔以幷州州兵守衛。臣懇請仙師君王坐鎮薊城,適時相助商仲恆部,將關內近十萬鮮卑軍,全部收服!” “好,本王聽從王將軍安排。” 如同在涼州對付南匈奴人一樣,封鎖鮮卑人退路,逐步蠶食。不同的地方在於,冀州各方勢力犬牙交錯,形勢複雜,鮮卑人還可能合兵一處,渡過黃河,攻擊青州和兗州,或者從青州,藉助海船逃竄回遼西、遼東兩郡,或者半島的玄菟郡和樂浪郡。 兩人繼續商議,隋國不能為人作嫁,冀州、兗州和青州各地方勢力,到了選擇依附隋國的時候。驅虎吞狼,將鮮卑人趕向他們的領地,生死存亡之際,地方割據勢力不得不做出選擇。 如何把控戰爭的節奏,非常重要,直屬軍不能過多被消耗,需要保有餘力。 第二日上午,大軍向薊城出發,行軍平穩,沒有采用急行軍的方式。一萬直屬軍騎軍,計劃佈置在薊城東門方向,截殺往撫寧方向的逃軍。 三日後的二月十二日下午,到達薊城北門二十里處,紮下營寨休整一晚。 次日辰巳之時,大軍匯聚北門外,只攻擊北門城門。西門外是五行山脈,東門外有直屬軍騎軍截殺,只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