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7章 安墟縣,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與尚崇允交流一番後,急迫的心情大為緩解,統一天下不僅依靠武力,隨後的治理同樣重要。“打江山易,守江山難。”,獲取人望同樣如此,人口基數大幅增加後,民心所向不是想當然。前往青州的事情不著急,田佐沒有本王直接助力,攻城略地不在話下,商仲恆同樣不會有問題。 節氣立秋,守義將軍趙順志統領的戒指運輸隊,服用完最後一次精神果實,滴血繫結戒指成功,王延文部糧食運輸問題再無擔憂。從護衛那裡要來一什人,什長宋子軒、伍長周強,備好三駕馬車,次日閏六月十五一大早,帶著婉容四女離開薊城。 從昆莫城到甘州一路跋山涉水後,大隋東西南北中去了不少地方,都是利用傳送門,走馬觀花都談不上。薊城到北海縣不到九百里,打算邊走邊好好看看,第一站燕郡安墟縣,離薊城一百餘里。“黃帝制天下以立萬國,始經安墟。”,安墟縣名來源於此。《山海經》記載:“蚩尤作兵伐黃帝,戰於冀州之野。”,涿鹿、蚩尤部落和東夷部落之間的野,主戰場在安墟和滄州之間廣闊的原野。 車馬輿服制度,在《周禮》中有嚴格的規定,天子的車輿別稱“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和木路,不同的場合選擇不同的“路”。公卿士大夫車輿叫做“服車”,依級別高低有夏篆、夏縵和棧車,普通人只能用“役車”代步。前朝逐漸開始簡化,按馬乘多少區分,天子駕六、諸侯駕四,最普遍的是單乘或雙乘。 隋國不講究排場,不花朝廷的銀子駕八都行,馬匹傷到人是另外一回事,隋國重視人口增長,管不好馬匹只能認栽認罰。護衛準備了單乘帶篷馬車,帶篷的多為女子乘用,十分常見,雙乘的也能找到,沒必要去麻煩。三名護衛駕著馬車出東門,其餘護衛騎馬分成兩撥,前面的負責開道,隊尾拉著多餘馬匹跟隨,三駕馬車本王居中。出東門為了順便看看運河,運河連通海河,開鑿的目的在於運送糧食。 燕郡已經平定兩個半月,社會秩序完全恢復正常,春小麥剛剛收穫完畢,百姓翻耕田地準備種秋菽,菽是包括大豆的豆類農作物總稱。高粱還有半個月到一個月成熟,是北方的主要輔糧,用於製作麵條、麵餅和蒸糕等等,糧食充裕的情況下,會用來釀造高粱酒。 冀州今年實行稅賦減半徵收,不給世家豪紳牟利的機會,世家豪紳糧倉裡的糧食,休想有高價出售的機會。有了戒指運輸隊,益州今年的大米總算有了新的出路,稅賦糧食不能囤積在糧庫不挪窩,多少會往冀州輸送一批。冀州近2000萬畝田地,人均不到四畝,按成年男丁女子計算,不會超過六畝,折算毛收入不到四兩銀子,平均稅賦大約一兩半銀子。稅賦減半徵收,一戶四口人家,少交一兩半銀子,至少能多維持兩個月溫飽,理工男習慣透過數字做出大概的判斷。 朝廷從幷州、雍州調來土豆和玉米種子,數量上肯定無法滿足百姓需求,但高產土豆和玉米,足以緩解冬季的糧荒。明年開春後,冀州一百三十餘萬畝良田,若能推廣種植高產小麥,大約近8億斤主糧;按照攤丁入畝徵收稅賦,接近3億斤粗麵,冀州的主糧無憂。但是不得不提,良田大多在世家豪紳手中,推廣種植和攤丁入畝不一定順利;到時候冀州或已完全安定,朝廷該強硬時會強硬,覆滅某些世家豪紳完全不在話下,生死之間看他們如何選擇。 駐足東門外的運河,十米左右寬度,水流平緩,來往多為小船,船隻數量不多。談不上失望,經濟與人口掛鉤,薊城區區六七萬人口,整個燕郡不過三十萬人口,完全不能與藍星北京城相比。藍星三國時期只有2000多萬人口,隋朝恢復到5500萬以上,隋朝疆域面積與如今大隋差不多大,大隋才1500萬左右人口。人口少是最大的硬傷,冀州是大隋人口最多的州,情形尚且如此。 實地看過之後,一行人離開運河往安墟縣,道路兩側的田園、村舍沒有出奇之處;土坯茅草房居多,磚瓦房幾乎看不到,木結構房屋算是小富之家。冀州的磚瓦房,房屋的柱子由磚壘砌,整面牆是木結構的窗戶和門,不像錦城城外新修的農舍,磚牆至少有一米高。木材同樣是資源,平原地帶沒有無限制提供的條件,山林裡運送成本是一大筆,並非家家戶戶能夠負擔。 晌午後抵達安墟縣,沒有到館驛驚動縣府,尋了間縣城內條件不錯的客棧,伊吾人的帳篷本王都能住,沒有那麼挑剔和講究。護衛留下兩人照料馬匹、馬車,其餘八人全都散到城內,打聽官風、民風,鮮卑人安置情形等等。探查民情不是自己走街串巷,一個人時間精力有限,手下有人不用無疑是傻子。宋子軒一什人來自河東郡,他和周強讀過兩年村社,否則不會選擇他們;別看他們是什長和伍長,都是服用過果實的,登記的軍籍屬於百夫長。 婉容四女每日輪換修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王者歸來

無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