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0章 提出大運河設想,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次日上午,王匡府邸大堂,負責水利的司農府左侍郎王經緯,早早等候於此。 “臣司馬府左侍郎王經緯,叩見仙師君王!” “經緯卿家免禮。” 王經緯此前見過一面,大年後獲得過仙果賞賜,精神狀態的確很好。 三人入座,女傭奉上熱茶,寒暄幾句後很快步入正題,王經緯對引流清除泥沙一事提出疑問。 “刺史大人,黃河泥沙經年累月,去之復來,為清除泥沙新築河道,獲利甚少,恐怕得不償失。” 王匡臉色尷尬,沒想到王經緯如此直接。 “恕下官冒犯,經緯並非反對此舉,而是認為新築河道大事,必須一舉多得,方可成行。” 就事論事好作風,兩百里的雙河道,固然在一定程度能治理黃河泥沙,但經濟效益實在不高,隋國還做不到如此奢侈。 “兩位愛卿,本王有一個想法。” 修建大運河的設想,醞釀了很久,冀州、青州再到司州一路行來,發展水運勢必成行。 “回仙師君王,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欲伐齊,由廣陵至淮陰開鑿邗溝,溝通淮河與長江。戰國時期魏惠王遷都陳留,引黃河水築大澤,再從大澤引水至陳留,後繼續向東南開鑿,直至淮陰,溝通淮河與黃河。” “經緯卿家的意思,黃河和長江已經連通?” “回仙師君王,六七百年前的事情,如今滄海變化,再次連通需費一番功夫,仙師君王的設想完全行得通。” “菏水入南四湖,南連淮河是否可行?” “回仙師君王,微山湖、樂馬湖、洪澤湖和高郵湖一帶,大小河流眾多,水網密佈,四湖相連有多種選擇,實在是可行。” “黃河以北又如何?” 王經緯對河流分佈十分熟悉,思索片刻回道: “回仙師君王,黃河以北有三條路線可選。” “陳留對岸封丘,開鑿河渠至河內郡鄴城,入衛河至海河,是其一。” “東明開鑿河渠至東郡濮陽,入馬頰河,是其二。” “青州東平郡,東平湖向南連通南四湖,向北開鑿河渠,溝通徒駭河、馬頰河,在滄州北入子牙河,是其三。” 王經緯徐徐道來,隨後拿出地圖,畫出西、中、東三條線路,向本王和王匡講解。 西線可進一步開鑿至邯鄲,溝通洛河,山陽縣、邯鄲產煤炭,西側五行山脈礦產豐富,大部份現在尚未被發現,將來總會開採出來,經濟價值很大。 中線向北開鑿至州治信都,溝通滏水,與滹沱河一起匯入子牙河,濮陽到信都開鑿河渠難度大。 東線連線平原郡、渤海郡、河間郡和燕郡薊城,溝通冀州主要河流,路線最短,是很不錯的選擇。 王匡對西線感興趣,東郡山陽縣煤炭要運到黃河南岸,至於連通鄴城,甚至連線邯鄲,王匡不會感興趣。 山陽的煤炭透過沁河進入黃河,洛邑到東昏段河床高,南岸地勢低,選擇何處解除安裝煤炭是個大問題。 陳留河段建碼頭難度較大,要修築一長段引水渠,直至水勢平緩。東昏下游則容易許多,那裡解除安裝的煤炭,將來可供應汝陰甚至淮南。 兩人關於西線的討論,著眼於區域性,只涉及司州轄境,司州刺史府完全可以處理。 昨日與王匡的討論,鴻溝也好,虞城附近黃河故道也罷,幾乎都在司州境內,朝廷提供相應支援即可。 東線從薊城始,如今屬於幷州,貫穿冀州和青州,連線徐州廣陵郡,將來還要連通揚州錢唐縣,當為隋國最大的水利工程。 “經緯卿家,東線沿途水文地理訊息儘快整理出來,同時實地勘察校正謬誤,規劃好如何分段建設,交由朝廷廷議。” “王匡卿家,東昏至東明黃河段,修築河堤清理河沙,如果技術上可行,能一舉多得,本王表示支援。” “不過是否需要全程修築雙河道,尚需慎重,做到量力而為。” 表明了態度,事情交與他們自己討論,督促抓緊時間,條件成熟的河段宜早不宜遲,運送土方的戒指隊只有100人,要充分利用起來。 倘若要本王辛苦,親自跑來運送土方,每天至少可以運送十萬方,可惜本王不是聖人,修煉才是大事。 告辭回到庭園,房間裡只有小青在修煉,其她人逛陳留城去了,後天將要返回長安。 屋內有王匡送來的資料,黃河沿岸的滎州、洛邑和陝州。 滎州位置接近藍星鄭州,此時名不見經傳,一座普通的城池。 偃師,商湯建都之所,最初名西亳。武王伐紂,築城息偃戎師,得名偃師,現在是一座小城池。 洛邑在偃師之西,周平王遷都於此,開啟東周時代,華夏由奴隸社會逐步轉為封建社會,世家豪紳由此誕生。 洛河和伊河之間,北邙山,西南周山,周圍大大小小的山十幾座。 建城的佈局完全是防守態勢,重要性不如陝州,甚至不如滎州,太過於保守。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們打的天翻地覆,洛邑兀自巋然不動。 古代設定都城,重視防守,四周地形地勢尤為關鍵,長安、洛邑莫不如此,非常穩妥的做法。 隋國不在乎這些,長安城直屬軍僅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玄幻小說相關閱讀More+

重生之王者歸來

無雙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