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4章 以民為本,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姑臧,雍涼文化發源地,西北經濟中心,涼州刺史部。前刺史張涼自立涼國,隨著張涼之死,涼國隨之煙消雲散,但張氏家族的影響,並未立即消失。 賈緒做生意,搞宣傳是一把好手,主政一方並非其擅長,尚崇允同樣如此,行軍打仗還行,管理百姓毫無經驗,涼州需要新的刺史。不得不急令李昊重前來,暫代刺史一職,張掖郡交與陳放管理。同樣的,我不擅長政務,不熟悉也沒有興趣,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無數的瑣事,只會令修仙之心,紛紛擾擾。 姑臧城內,因為南匈奴戰事,逃難的,周圍避禍的百姓,大量進入城中,城內人口超過二十萬人,姑臧城不能承受其重,需要疏散引匯出去,從事基本的生產。好在張涼經營多年,糧食囤積足夠多,如今戰敗被殺,該抄家就得抄家,該沒收就得沒收。張涼旁族,由張鳳出面勸導,唯一出路是遷移至酒泉郡、表氏縣一帶;田地充公,家財放了一手,允許遷移時帶走,但是,僕役必須全部從良籍。 放糧,是最有效的疏散百姓的方法,待在城中沒有賴以生存的手段,曠野上的土地,才是最基本的謀生資源。 軍營中,我的任務是治療受傷將士,突入張涼府邸眾人,王延文及五十勇士,無一人死亡,只有幾人重傷,還是馳援軍營時受的傷。想想也有道理,果實的效果不是白給的,力量、速度和感知都遠超常人,頭盔甲冑齊備,除非運氣實在太差,否則都有為將的實力,哪會輕易死去。五百健卒,除了二十多人重傷,死亡者寥寥。擒賊先擒王,張涼被王延文梟首,有五十勇士奮勇當先,所向披靡,張涼府邸很快就被控制。 騎軍損失最大,重傷兩百餘人,死亡近百人;三萬人馬的守城軍士,四處分散,不像野戰那麼容易對付。本王空中助力,加上王延文率勇士們馳援,及時控制住城內軍營,方才讓傷亡大大減少。 賈緒率領的步軍,馬道上的戰鬥,南北城門的爭奪,縱使有服用過果實的隨從、百夫長,傷亡在所難免。少部份守軍由東門逃竄,騎軍百人為隊,分頭追擊,務求將逃軍擊潰,成為散兵遊勇,為接下來整頓轄境秩序,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重傷將士每人一枚體質果實,用掉三百八十五枚,保障他們傷勢好轉,不會因傷而死;靠丹田內殘餘靈氣治療,完全不現實,幸好體質果實一直很節省,存量很多。 修煉恢復靈氣,繼續治療服用過體質果實的重傷者,才發現靈氣真的是不經用,直到第三次恢復完丹田內靈氣,才將所有重傷者治療完一遍,已是第二日黃昏。 “賈緒、崇允、延文,本王要去一趟錦城,五日內會重返姑臧,你三人可從軍中,挑選百位忠勇之人,讓他們感受果實的好處,充當百夫長。” 整頓收編涼國人馬,最缺的無疑是百夫長,百位忠勇之人,就是百位百夫長,可以牢牢控制住軍隊,至於他們將來的前途,各憑本事爭取。周邊前涼國縣城,以及逃走的人馬,不需要我吩咐,尚崇允應該知道怎麼處理,招降穩定為主,不輕啟戰事,當下穩定姑臧城秩序為首要大事。 來不及回甘州城外,看望大小伊等六女,三日過去,李特是戰是降,多少應有點反饋,拿下益州,大量人望才有希望解決。 開啟傳送門,轉眼回到錦城莊園內。 “孟堂,羅尚可有訊息?” “回仙師君王,最近三日,羅刺史均登門求見,君王不在,羅刺史留下了書信。” 第一封書信,是羅尚與幕僚商議,安置流民的策略。允許流民自行尋就近郡縣登記入籍,今年的人頭稅不再繳納,明年的稅收減免。登記入籍者,每戶按人頭數,每人獲得州府三十斤大米資助。自行開墾荒地者,當地縣府衙門,免稅費登記田地所有權,不得刁難。 政策比之前強行遣返,無疑是大轉彎,關鍵看州府的信用度,是否能讓流民相信。 第二封書信,講述李特敗軍迴歸雒城,在叛軍中引起極大轟動,“仙師君王”名頭響亮。崔廣翰的追擊,實際上以驅趕為主,將潰敗逃軍趕向雒城方向。羅尚趁機推波助瀾,派人在雒城一帶,大肆宣揚舊蜀國都城一戰。“仙師君王”如天神下凡,凌空而立,威風凜凜,李特叛軍不戰而逃。“仙師君王”建立隋國,是萬民之福,結束亂世,帶來和平繁榮,必將善待所有人。 第三封書信,是信使的回報,就在今日上午,李特接見了信使,態度不再狂妄,還詢問打聽錦城的狀況,信使如實回答。譙嚴之死,錦城裁軍,仙師君王來無影、去無蹤,戰場上無敵之姿等等。 李特態度在轉變,三日之期,本王可以耐心等到大後天。 又是一個清晨,結束脩煉,思緒四起。 陌生一人來到世界,半年時間變化太快,當擁有更多地盤時,有種腦殼趕不上趟的無力感。反躬自省,缺人!伊吾人雖然最親近,卻無治國理政之人,地盤大了,需要人管理,用人不當,人望就會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