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亂的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2章 大獲全勝,藍星仙緣傳承系統,狂亂的風,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莊園主屋大堂內,品著香茗,聽趙孟堂彙報益州態勢。 前益州刺史趙廞由晉廷下詔,入朝提官至大長秋,由成都內史耿媵替益州刺史一職。趙廞心懷鬼胎,看到中原混亂,對蜀地鞭長莫及,索性想做一個土皇帝,於是開倉放糧,賑濟流民,拉攏李特兄弟。李特等人有趙廞罩著,趁機武裝起來,對百姓巧取豪奪,令當地蜀人十分忌恨。耿媵見此情形,多次密報朝廷,言道流民剽悍驍勇,蜀人怯懦軟弱,恐客大欺主。誰料到密報的訊息,流入趙廞耳朵裡,在耿媵上任當日,被趙廞設計埋伏,耿媵一干人猝不及防,盡皆戰敗身亡。 殺了晉朝廷任命的益州刺史,趙廞徹底反叛,自稱大都督、大將軍、益州牧,李特一幫人率領四千騎兵歸附趙廞。李特的三弟李庠為人驍勇,號稱東羌良將,很能籠絡人心,大肆招兵買馬,終成趙廞心頭之忌。兩者火併,李庠被趙廞所殺,趙廞被部將所殺,趙廞之亂被平定,李特因此獲取晉廷功勞。 叛亂平定後,晉廷急令梁州刺史羅尚為平西將軍,領益州刺史,率領一萬步騎入蜀,同時評定李特等一幫流民的平亂之功。雒城太守辛冉,想把滅趙廞之功佔為己有,堅持提前遣返流民,又設卡檢查,欲殺掉流民首領,搶奪流民的財產。 益州流民,多為當地人做工,聽說逼迫遣返,人人憂愁怨恨,不知所措。李特等人,趁勢廣為宣傳,在綿竹建起大營,安置流民,聚起數萬之眾,一舉滅掉辛冉,佔據雒城。 隨後李特數次進攻錦城,奈何羅尚據堅而守,李特無功而返,兩邊遂罷兵。李特轉而取涪城、劍門、梓潼、閬中等地,直達宕渠郡,宕渠也是李特等氐族人祖籍之地。 恰此時,晉廷滅亡訊息傳來,羅尚再無援軍,另一邊李特聲勢浩大,欲再度進攻錦城。如果沒有我的出現,羅尚手下雖然有五萬兵士,但初到益州不足一年,百姓中聲望欠缺,恐怕難以堅持太久,最後很可能只剩下敗亡一途。 前因後果,一筆糊塗賬,李特因勢利導,裹挾流民,逐漸勢大。羅尚行晉廷之策,強制遣返流民,又因辛冉欲從中漁利,昏招迭出,終致怨聲載道。 兩個人談不上誰好誰壞,李特如今善待百姓,不過是為了自己的私利,收攏民心,壯大勢力而已。羅尚守土盡責,首先需要安撫的是蜀地百姓,奈何高高在上,策不對板,終讓流民之勢,漸成洪流。 如今變數在我,羅尚已經不可能成為土皇帝,只能老老實實做益州刺史,若志向遠大,將來還能進一步。李特尚不知情勢變化,如若休戰,大家好好談談,未嘗沒有解決之道;如若執意選擇戰爭,必將成為我的敵人,殺一小撮人能平息戰亂,何樂而不為? 來到這個世界,就經歷伊吾人滅族之戰,著著實實給我上了一課。沒有原則的仁慈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特別是在亂世之中,和平需要實力去維護,規則需要惠及大多數人,只有大部份人滿意,社會才能真正穩定。 錦城的城牆上,變換了旗幟,“隋”、“楊”,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仍然引起世家豪紳,普通百姓注意,議論紛紛。羅尚的手下,四處宣揚,隋王乃仙師君王,有通天徹地之能,李特的流民軍隊不足為懼。此時,相信的人會很少,世家豪紳透過關係,向羅尚周圍的人打聽,只是得到肯定的答覆。軍營中趙武校尉、郭三旺百夫長,還有那不知姓名,嚇得半死的囂張百夫長,以及三隊兵士,成為最佳的宣傳工具,繪聲繪色講述他們的經歷,他們現在的任務,就是多多擺龍門陣。 譙家家主對此深信不疑,譙嚴帳中的兩名武將,包括那名瘸腿的武將,向他講述了當日的經過。時至今日,兩人如同夢裡,一切發生的太快,譙嚴就死翹翹。羅尚歸還了譙嚴的首級,譙家主匆匆安葬完畢,聯絡上趙孟堂,欲進獻糧食。 “孟堂,你是糧商,糧食只能採買,不能無償索取。告訴譙家主,多替你介紹些客人,就算他的一份功勞。” 進獻糧食?可以去找羅尚,想讓我欠一份人情,將來還不知道用什麼還,本仙師君王,不在乎這一點銀錢。 除了聽取彙報,就是在房中修煉,無聊時,拿最基本的煉器術練練手,倉庫裡的馬刀和長刀逐漸多了起來。 益州的軍隊整頓裁撤之中,五萬人減至三萬人,面對即將到來的戰爭,被裁撤的老弱兵士並無不滿,當作揀了一條命。留下的將士們,抱著搏一搏的想法,君不見,那八名主將、副將、牙門將、偏將軍和領軍校尉,已經脫胎換骨。特別是最基層的兩名領軍校尉,七八個校尉,加起來都不是他倆的敵手,不由得底層軍官不眼饞。假以時日,校尉可能升為副將、主將,甚至可能威震一方,成為一方大員。 第三日上午,羅尚親自來彙報,李特當場驅逐信使,言道羅尚妖言惑眾,杜撰出仙師君王,實乃鬼蜮伎倆。同時,李特派一萬人做為前軍,在舊蜀國都城外紮下大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