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顧鼎臣詩文集選編(57)
HX天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6章 顧鼎臣詩文集選編(57),穿越時空尋訪明朝救時良相顧鼎臣,HX天馬,630看書),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顧鼎臣的奏疏
2、陳愚見鏟積弊以裨新政疏(續)
惟我祖宗以來,創制立法,田有定額,賦有常經,催辦、徵收、公運存留、賑濟等事,皆載在令甲。上足國用,下固邦本,至為精密。是即《夏書》之典則、《周官》之法度,聖子神孫,天下臣民,所當恪守而不可易者也。成化弘治以前,百官承式,兆民樂業,治安百四十餘年。至正德間,法制大壞,府州縣總書、書手,通同貪汙;官吏下之間,關節相通,造作奸弊,無所不至。或私雕印信,詐領錢糧;或依仿判筆,套寫花甲;或將上司坐派增減數目;或將府州縣案卷追改年月;或將宥免重複科徵;或將暫徵概作歲徵;或總數與撤數不合;或官簿與底簿不同;或將已徵在官支調侵分;或將私收入已申報民欠;或將官田改作民田;或將肥蕩發作瘦蕩;或將蠲糧叩賣別區;或將正糧漉派細戶。其泰甚者,城郭附田塗,虛報坍江、坍河、坍海;膏腴常稔地土,捏作板荒、拋荒、積荒。每年糧額虧欠以千萬計。負累概州縣善良人戶包補,日積月久,坐致困窮。奸頑得計,或有田無糧,或不耕而食,新舊要結,永享富樂。雖間有聰明教練上司搜求問發,終莫能得其要領、闖其藩籬,以破其巢穴。何況州縣官員初入仕途,百責所萃,未及三四年,升遷交代,孰能勾稽磨笄以摘發其奸哉!加以催科不守舊法,撫字不下仕恩,含暴誅求,豪強兼併,是以民農流亡,拋棄田土,聚有鹽盜,誠有如明詔所言者。然前項積弊,流傳已久,其勢日甚。若非乘此詔恩,宥其舊犯,(待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